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谈天说地 >

清朝俸禄(康熙年间各个官员的俸禄)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清朝俸禄,以及康熙年间各个官员的俸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清朝旗人生下来就有俸禄吗,能领多少
  2. 清朝一个月三两银子什么水平
  3. 清朝的一品可以拿多少俸禄换算现在的多少钱
  4. 养廉银跟俸禄的区别
  5. 清朝官员的俸禄一年是多少
  6. 清朝各个妃子的俸禄是多少
  7. 康熙年间各个官员的俸禄

清朝旗人生下来就有俸禄吗,能领多少

清入关之初,清朝的旗人的确生下来就有俸禄,但到了乾隆以后,情况有些复杂。

许多人都误以为旗人就是满人,其实是不对的。所谓旗人并非单指满人,而是指八旗所属之人,是指满人和早期投靠满人的部分蒙古人、汉人和高丽人。

这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不是按照民族来确立,而是按照军事建制来确立。是清初入关的满洲军队、他们的家属以及后代,也是清廷赖以存在的基本武装力量和拥趸。

明万历43年,努尔哈赤将满洲所有的军队在原来四旗的基础上编为八旗,分别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其中,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入关后,上三旗为皇帝直接统辖,下五旗则由王公统属。

八旗甫一成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军队,主要是满族、蒙古族、汉族、朝鲜族(高丽人)和东北通古斯河流域的原住民(野人建州)。虽然八旗里有这么多民族,但入关后,他们的生活习俗等却完全一致,所以,后世把八旗所属的所有人都当作与满人完全相同的族群,甚至不刻意强调都难以区分。

从人数上来看,满人和蒙古人最多,占一多半,其次是汉人。这些汉人是明朝时进入满洲的汉人,加上后来投靠满洲的汉人,再就是早期与明朝军队作战的俘虏。高丽人少一些,只有几千人。他们投靠满洲的方式和汉人差不多,不过入关后他们都改了汉姓,完全融入了中华大家庭里。

八旗的俸禄问题,要分几个层次来说。

首先,清的前期,主要是指入关前后,至康熙初年止。这个时期八旗军队是战争的主力,他们挥师南下,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时期,八旗兵力严重不足。除了战损之外,他们在各省都要驻防,哪怕是象征性的驻防,每个省至少也要一两千人。

据统计,多尔衮入关之时,统帅的八旗军12万人(一说为10万人)。到了南明弘光朝被灭,只剩下5万人,还有一小半是残疾的。这5万人一半驻防北京,另外的分驻各省。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江宁驻防8000人,是最多的。杭州2000人,福州只有1200人。广大的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根本顾不过来,干脆丢给吴三桂和耿精忠。

这点人其实不好干什么,真有事的时候,也就起个督战的作用。

所以,这个时期是清廷人手最紧张的时候,所以特别关心旗人的待遇和人口增长,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八旗的优待政策。

首先规定,旗人不能从事任何生产活动或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谋生活动。因为旗人的男人生下来是要打仗的,而女人则是要为旗人生孩子的。除了打仗和生孩子,旗人干别的事情都是丢祖宗的脸。

这是把旗人的生存方式道德化了,这对旗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旗人哪怕是从事很高雅的戏剧和书画等艺术活动的时候都要特别强调:这是闹着玩的,当不得真,给祖宗丢脸了。

旗人的俸禄也比较丰厚。这里面也分具体不同的身份和阶层。

皇族的待遇最好。皇族统称为宗室。由于历代皇帝的子嗣很多,他们开枝散叶,所生的后代形成了庞大的宗室族群。

宗室分两种,皇帝的直系后代,根红苗正的,统称觉罗,俗称黄带子。他们姓爱新觉罗,有爵位,有差事,当然有俸禄。还有就是他们的私生子,也属于宗室,统称为觉罗察,俗称红带子。红带子没有爵位,但有待遇,遇到立功的机会,与黄带子也没什么区别。

没有爵位也没有差事的宗室,称之为闲散宗室。清廷规定,凡闲散宗室的黄带子男丁,10岁以下的,每月发二两银子。满20岁,每月发三两银子,每年给米42斛零2斗(清时,一斛为五斗)。红带子男丁,满20岁,每月2两银子,每年给米21斛零2斗。

除了皇族,就是八旗兵丁了。高级兵丁每月4两银子,每年46斛米。低级兵丁每月1.5两至3两不等,每年米22斛至42斛不等。

此外,八旗兵丁还享有各种年节和红白喜事的福利。不论是高级兵丁还是普通兵丁,家中遇有生子、婚庆、丧葬事时均有10至20两银子的补贴。每年春节、端午、中秋都有节日补贴。

此外还有一种旗人,他们的身份很特殊,就是包衣。包衣实际上就是奴才,是有主人的奴隶。入关后,奴隶的身份虽在,但地位却非同寻常。

上三旗归皇帝,所以上三旗的包衣是皇帝的奴才。皇帝的奴才是光荣称号,有清一代整个八旗都以皇帝的奴才自居。上三旗的包衣往往是人上人,甚至出任方面。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祖父曹寅就是出身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包衣。曹寅一生宦辙不离江南,先后任江宁织造和两淮盐运史。他的两个女儿都嫁为王妃。其中大女儿嫁了雍正朝很有权势的平郡王纳尔苏。

上三旗包衣最多的出路是内务府。清时内务府基本上被上三旗包衣垄断了,包衣不是上三旗出身的,很难进得去内务府。内务府有三千人,是清廷最大的衙门。在内务府当差,最低级的笔帖式和书办都可以弄权,哪怕当个打杂的苏拉也比在别的衙门当差强。

上三旗包衣人家的女儿要应内务府选宫女。包衣人家的女孩,不管当爹的当了多大的官,都得应选。当然这是可以作弊的,有钱有势的,花俩钱找找内务府官员,或是干脆买个穷人家的女孩冒一个名字都可以躲过去。不过大部分包衣的女儿都会进宫,充当宫里的杂役。到了该嫁人的年龄,宫里才放人出来。

下五旗的包衣也很吃香。清廷规定,八旗的官员规定不准私自出京,可他们在京外大多都有很多土地,这些土地需要人料理,于是包衣就成了主人的代表,负责耕种和出租这些土地。

不过,由于旗人生来就有“铁杆庄稼”,几十年繁衍生息,人口暴增,生计问题就突出了。

旗人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由于待遇太好,旗人的战斗力迅速下降,到了乾隆年间,就基本不能打仗了。

入关时,清廷打仗主力是八旗。到乾隆时,打仗主要靠汉族士兵组成的绿营。到同光时,绿营也不堪一击,打仗的主力变成了汉大臣自己组织的地方团练。八旗真正成了摆设。

此时的八旗,打仗不行,闹饷天下第一。清廷明知八旗军是废物,但一方面是为了要与汉族武装平衡,另一方面也是要给八旗军出路,不得不糜费巨帑养活八旗。

这个时候的八旗,规模也变得庞大。原先各省的驻防几千人的规模都变成了上万人。不仅如此,驻防的八旗将卉把驻地当家乡,娶妻生子,甚至纳妾,全不顾清廷规定八旗驻防不得带家眷的禁令。

在京的旗人也形成庞大的聚居族群,他们不事生产,无所事事,唯一的出路就是当旗丁。而这时的八旗实际上面临裁撤和精简,无法像从前一样保持庞大规模。

所以旗丁的空额补缺就成了旗人竞争激烈的出路了。补上缺,就意味着生活有了保障,没有补缺的,生活与贫民无异。

与此同时,宗室的待遇也大不如从前。晚清国家堪逢大乱,国库空虚,而到处都要钱。于是闲散宗室就顾不上了,尤其是那些远支的亲贵。

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生动地描写了晚清旗人的生活状态。姐姐的婆婆,旗下的大奶奶,平时挂在嘴边上的就是,我父亲是子爵,丈夫是佐领,儿子是校骑骁。然后就是以子爵女儿的身份赊欠过日子,身怀各种对付债主的绝技。她的丈夫不会带兵打仗,但特别会养鸟,养那种合乎佐领身份的蓝点颏和红点颏。一举一动都很有派,会很有威严地咳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佐领大人到老舍家走亲戚,进门就跟老舍的母亲说:晌午千万别麻烦,只要到同和居去要两个菜就行了。记住,一个木须肉,一小碗酸辣汤,外加二两连花白。

清朝一个月三两银子什么水平

清朝知县月俸禄只有3两银子。

先算一下1两银子在当时的购买力,根据《清会典》,1两银子是1000文,10文钱可以买1升大米,1升为1.5斤,那么3两银子就可以买450斤大米,假如按现在大米平均价3.5元一斤计算,450斤大米需要人民币1575元。另外,朝庭除了奉银之外,还有奉粮20石5斗,因此,清朝的知县当时每月的工资是1600元左右,但清朝还有养廉的政策,就是知县通过每年的考核,朝庭还会发一些养廉银,当时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知县的工资养活自己和家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很多人认为清朝的官员大都贪污,这实际上每个朝代都是这样,有贪官,也有清官,古时流传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并不合适每一个当官的人。有富得流油的贪官,也有一贫如洗的清官。

清朝的一品可以拿多少俸禄换算现在的多少钱

清朝俸禄(康熙年间各个官员的俸禄)

这个问题不错。这就要分几种情况来说了,因为首先这一品官分为文职一品官和武职一品官,这两者的俸禄指标是有很大差异的。而文职官员内京官和外官有所区别,武职中八旗和绿营亦有分别,下面先就第一问展开讨论。

?文职一品京官和一品外官俸禄京官一品

根据顺治十年颁布的文武京官正俸定例来看,京官的正俸是由俸银和禄米两部分构成的,据《清会典事例》记载,一品官员的正俸标准为:正从一品俸银一百八十两、米一百八十斗。构成比例很明显是“俸米视其俸银每银一两,给米一斗”。这个标准在后来成为了定制,被一直沿用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正俸待遇一开始并不覆盖所有京官,而是只有旗员才能享受到,而不在旗的广大汉官不管是什么品级一律只发禄米十二石,远低于旗员的标准,“十年定,旗员每俸银一两,给米一斗,汉官不拘品级,岁支米十二石”,尽管在顺治十三年表示“文武官俸禄,不论满汉,一律照品支给”,但这个局面直到雍正三年才改变,这个定制才成为在京大小官员的统一标准。总而言之在京文武一品官正俸为俸银180两、禄米180斗,这也是基本工资。

而在雍正年间,清廷实行了养廉银改革,养廉银的重点覆盖对象是外省官员和在京八旗武职大臣,而非全体京官。但鉴于京官收入低下,清廷遂开始向京城一些部门如户部、吏部、礼部、理藩院发放养廉银,其中户部的养廉银还得补贴内阁、军机处、盛京户部、理藩院的养廉发放,相对于外省养廉实在是坑,但这些部门的大佬以及下面的京官好歹全是有自己的养廉了。比如户部的堂官,1个从一品的尚书可以和4个侍郎共分17200多两银子,5个人一分,虽然比外省的总督低了许多,但也算不少。“直省每年额解户部饭银约九万二千三百余两,内给户部堂官养廉银一万七千二百余两”。

对于广大京官来说,对生活改善最大的就是就是乾隆元年,清高宗下诏对所有京官给发双俸待遇。顾名思义,广大京官可以领到双倍正俸了。

《清高宗实录·卷二十五》:今朕仰体皇考嘉惠臣工至意,仿佛双俸之例,将在京大小文员俸银,加一倍赏给,令其用度从容,益得专心于官守。

综上所述,广大京官的生活确实是最不宽裕的,大部分京官如果不收陋规的话只能靠类似于“精神安慰奖”的双俸生活。但对于京中正从一品的官员来说来说,不少人既有双俸,又有养廉银分润,待遇尽管没有外省总督好,但好歹比底下的京官舒适很多。

·外省一品文官

外省称得上一品文官的只有总督了,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加兵部尚书衔的为从一品,不过各地总督例加兵部尚书衔,基本是从一品品级。根据《清会典事例》记载,外官的正俸在俸银方面和京官等同,但不支禄米,“凡在外文官俸银,与京官一例按品级颁发,不给恩俸(双俸),不支禄米”。除此之外,还有心红纸张银288两的补贴(其余补贴如薪银、蔬菜烛炭银等在顺治年间被全部裁革)。

如果没有养廉银改革的话,总督在正常情况下待遇和京官差不多,甚至比京官还要惨。但在雍正年间,由于养廉银改革,外省的官员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总督自然也不例外,总督的养廉银几经变动,在乾隆年间确定了下来,成为定例,根据《清会典事例》兹录如下。

直隶总督为15000两;闽浙总督为13000两;四川总督为13000两;两广总督15000两;云贵总督为20000两;湖广总督15000两;陕甘总督20000两;两江总督18000两。

所以做为从一品的总督,其收入结构大致是:正俸?心红纸张银?养廉银。其中养廉银占绝大多数。

这八大总督的养廉银高出正俸已经是几十倍或者百余倍之多,这收入远比京官高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因为外省官员收入高,进京的时候还得被京官勒索,外官不得不以冰敬、炭敬、别敬等名目向京官输送钱财,这也成了京官的一大收入来源,《道咸宦海见闻录》的作者张集馨就感慨道:“京官俸入甚微,专以咀嚼外官为事,每遇督抚司道进京,邀请宴会,迄无虚日。”,想起自己曾经被勒索的经历,老张在行文中充满了不痛快但又无奈的感觉。

?武职一品京官和一品外官的俸禄禁旅八旗

先来说说禁旅八旗武职的情况,根据上文顺治十年的制定的在京文武官俸禄发放标准,首先禁旅八旗的正从一品官员享受俸银180两?180斗米的正俸待遇,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做为武职官员可以借兵丁空额以食粮饷,是为“名粮”,有关将领按其品级和职名而定随甲额数,禁旅八旗一品官随甲数目如下。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满洲都统(从一品),各给八名;蒙古、汉军都统(从一品)、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各六名。根据定制,每名给每月给银3两,米折银1两。

乾隆十年,例给在京八旗大臣养廉银,每年发放86000两。其中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为900两,正一品銮仪卫大臣为700两,从一品满洲都统为700两,蒙古、汉军都统每年为600两。

以上是禁旅八旗一品官员俸禄构成之大项。

各地驻防将军和都统

在这里我首先要指出的是各地的驻防将军和都统俸禄的名目有些混乱,我不敢保证能说全,各地驻防将军和都统做为一品官当然是有180两的正俸发放,但不支禄米。

其次,乾隆年间各一品武职例发养廉银,部分边远地区的一品武官考虑到服役艰辛,给的养廉银明显比内地多,根据《清会典事例》统计如下:

各地将军:盛京将军2000两、黑龙江1500两、吉林1500两、江宁将军1500两、福州将军1500两、成都将军1500两、杭州将军1500两、荆州将军1500两、广州将军1500两、西安将军1500两、宁夏将军1500两、绥远城将军1500两、伊犁将军4000两、定边左副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1500两。

三都统:乌鲁木齐都统1888两、察哈尔都统3800两(内含公费银3000两)、热河都统1200两。

但要注意的是《清会典事例》记载的是乾隆四十二年的标准,后来上面一些职位的养廉银还是发生了变动,如绥远城将军,据清末的《绥远旗志》记载,只剩下了586两2钱6分,与乾隆四十三年1500两相去甚远。

驻防的一品武官不仅享有正俸和养廉银,还有“丁粮马乾”,做为驻防将军,法定占有家口数40名、马50匹,将军可按这些家口和马匹数量领取银米。除此之外,部分驻防将军还有心红纸张银、仪从银等名目,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驻防将军的收入构成,将一些八旗志书记载的将军收入贴出,供大家参考。

下图为广州驻防将军收入

下图为荆州将军收入

下图为宁夏将军收入

下图为绥远城将军收入

各地绿营提督

绿营的武职一品为提督,官居从一品,根据乾隆以后的薪俸定制,提督薪俸构成应该为:正俸81两余,薪银、蔬菜烛炭银、心红纸张银524两。共605两。

乾隆年间,发放武职养廉银,各省通例为提督发放2000两,但是一些边疆省份的提督明显高于各省通例,如云南提督被加赏了500两,为2500两,乌鲁木齐提督为2800两。而京师巡捕银的提督为880两。

除此之外,提督也享受“名粮”待遇,根据清廷定制,提督可以领八十分名粮,就是可以领取80名士兵的饷银,马、步各半。而清廷马兵月饷为2两,步兵月饷为1.5两,一年提督的亲丁名粮为1680两。

以上就是提督的收入构成。

下面回答第二问。至于古代官员收入放在现在是多少,那么我们就先得看一下现在的银价,下图是我查询的实时银价,可知银价1克是在人民币4~5元之间。取中间值每克4.5元。

而清代1两银子为37克,那么总督的工资就比较爆表,比如直隶总督一年俸银加养廉银高达15468两,换算成人民币,年薪为2575422元。而驻防将军的年俸就低很多,如广州将军得银2113.2两,换算成人民币,年薪为351847.8元。提督一年俸银加养廉银则普遍为4285两,换算人民币,年薪为713452.5元。像京中的领侍卫内大臣一年俸银加养廉银1464两,换算人民币,年薪为243756元。

看来外省官员的待遇普遍确实要比京官好,尤其是总督一年所得真是让人咋舌,足以让京官大员羡慕嫉妒恨。当然,我也只挑了部分职位算一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计算自己“心仪”的岗位。

综上所述,文职一品和武职一品的俸禄各有不同,需要加以区分,而同级别外官的合法收入普遍都比京官高,清苦的是真清苦,滋润的是真滋润,尤其是那些只拿双俸的京官,估计得数着米粒过日子了。

引用文献:《清会典事例》、《皇朝文献通考》、《荆州驻防志》、《驻粤八旗志》、《绥远旗志》、《宁夏满营事宜》、嘉庆朝《大清会典》、《清高宗实录》、《道咸宦海见闻录》

养廉银跟俸禄的区别

养廉银和俸禄都是旧时代官员的薪酬制度,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1.养廉银是清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它是一种类似于奖赏的形式,作为官员廉政的奖励,给予那些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官员。而俸禄则是受官职所赐的薪水。

2.养廉银的发放频率不像俸禄那样固定,它随着官员的表现而发放,通常是在某些功绩或纪律方面表现突出时,比如平冤案、打击贪污等等。而俸禄则是按照官员的职位等级来决定的,通常是每个月或每年发放的。

3.养廉银由皇帝或皇后亲自颁发,因此意义更为特殊和珍贵,而俸禄则是由官府颁发。

总之,养廉银重在鼓励官员廉政奉公,而俸禄则是赋予官员经济基础,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清朝官员的俸禄一年是多少

一品官员一年俸禄为:180两纹银,二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为:155两纹银,三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为:130两纹银,四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为:105两纹银,五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为:80两纹银,六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为:60两纹银,七品官员一年俸禄为45两纹银。

清朝各个妃子的俸禄是多少

皇后1人(可分宫女10人)年例:银1000两皇贵妃1人(可分宫女8人)年例:银800两贵妃2人(可分宫女8人)年例:银600两妃4人(可分宫女6人)年例:银300两嫔6人(可分宫女6人)年例:银200两贵人(可分宫女4人)年例:银100两常在(可分宫女3人)年例:银50两答应(可分宫女2人)年例:银30两在清朝,宫妃们过生日时都会得到礼物。如皇后的生日,皇帝会“恩赐金90两、银900两、上用缎纱等45匹、蟒缎9匹、缎9匹、宁绸9匹、宫绸9匹、纱9匹、春绸9匹、绫9匹”。生孩子、孩子满月,皇帝也都会发红包:“恩赐皇后银1000两、币300端;皇贵妃银500两、币200端;贵妃银400两、币100端;妃银300两、币70端;嫔银200两、币40端;贵人银100两、币20端;常在银100两、币20端;答应银50两、币10端。

康熙年间各个官员的俸禄

清朝官员俸禄非常的低,特别是在康熙年间,官员俸禄都不够日常开销。

清朝文武官员每年俸禄,注意是年薪:

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

官员日常开销是多少钱?

以县令为例,一个县令每年俸禄是35两银子。因为官员一般都需要养车马轿夫丫鬟仆人,开销比一般家庭要高,一般每天需要5-7钱。一两银子等于十钱,也就是说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只够他们几天的开销。如果有上级来检查工作,一场宴席需要大概20两银子。

看了上面的数据是不是不敢相信啊?这些都是可以在史书上查到,有兴趣可以去查证一下。

这明显的是赔本的买卖,为什么还有无数的文人书生想要金榜题名?这就是权力的诱惑,还有利益的诱惑。利益从哪里来?贪腐!所以在清朝早期可以说是无人不贪,只是贪污的多少而已。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shuotiandi/ac7a46cd35a712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