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谈天说地 >

将军封号(最长的将军封号)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将军封号和最长的将军封号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将军封号以及最长的将军封号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大家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的封号吗
  2. 历史上,东汉的马援为什么被封为伏波将军
  3. 骠骑将军与大将军的区别
  4. 子龙如此英勇为何只封杂牌将军是被低估了吗
  5. 古代将军等级
  6. 将军令小说结局是什么
  7. 古代拜大将军有哪些步骤

大家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的封号吗

靖郭君田婴(孟尝君田文父)阳文君赵豹(赵武灵王相国)安阳君赵章(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兄)马服君赵奢(赵惠文王将,赵括父)信平君廉颇(赵惠文王将)武襄君乐乘(乐毅弟)成侯邹忌(齐相)泾阳君嬴悝(秦昭襄王弟)高陵君嬴市(秦昭襄王弟)武信侯冯无择

历史上,东汉的马援为什么被封为伏波将军

“伏波将军”,汉将军名号,主要为平息变乱所设。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先后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因为赵奢被封为“马服君”,所以他的后代就改姓为马。由于马援和来歙一样,身为是皇室亲戚,所以没能入选“云台二十八将”,但马援和他们相比,丝毫都不逊色。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陕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等。为东汉立下不朽功勋!

王莽新朝末年,硝烟四起,王莽的堂弟、卫将军王林将马援、原涉推荐给王莽,均被封为大尹(太守),更始二年(公元24年),新朝灭亡后,马援与哥哥马员跑到凉州躲避战乱。刘秀建立东汉,马员投奔他得到了官职。马援则羁留在西州(今汉中一带),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参与隗嚣的决策定计。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去探听虚实。马援和公孙述原本是同乡,而且交情很好,马援原以为会受到热烈欢迎,哪曾想公孙述却摆起皇帝的架子。公孙述先陈列卫士,然后才请马援进见行大礼,没说几句话,又让马援出宫,安置在旅馆;让人给马援制作都布单衣、交让冠。也就是礼节用的衣服、帽子,然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了他。席间,公孙述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表示要封马援为侯爵,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马援的随从宾客以为受到了很大的礼遇,愿意留下来。马援则认为公孙述只是装腔作势,骄傲自大,不能久留天下人士。于是,毅然返回陇右,马援回来后对隗嚣道:“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刘秀)”。隗嚣便打消了归附蜀郡的念头。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马援奉隗嚣之命去东汉面见光武帝刘秀,刘秀非常高兴:“你周旋于二帝之间,现在见到你,使人大感惭愧”。马援道:“当今世道,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而且臣子也在选择君主。臣如今远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马援道:“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佩服他的胆识,认为他与众不同。不久,马援随刘秀南巡,先到黎丘,后转到东海。南巡归来,刘秀又以马援为待诏,日备顾问。马援要回西州时,刘秀为他举办隆重地欢送会,并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马援回到西洲,将东汉的情况一一告诉了隗嚣,隗嚣打算归汉,为表示诚意,将自己的长子隗恂派到洛阳去做人质。马援则带着家属随隗恂到了洛阳。马援来到洛阳数月后,汉光武帝刘秀并没有被任命他的职务。马援发现三辅地区土地肥沃,原野宽广,而自己带来的宾客又不少,于是便上书刘秀,请求率领宾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马援在洛阳等了隗嚣很久,不见其到来。原来,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今甘肃定西一带),自立为王,因此对汉朝存有二心,狐疑不决。马援见状,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这时非常怨恨马援,认为马援背叛了自己,见到信后愈发恼火,后来竟起兵抗拒朝廷。马援上书刘秀,陈述自己愿意留在东汉的理由,并献上消灭隗嚣的计策。刘秀采纳马援的意见,令他率突骑五千,游说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羌豪等人,陈述利害祸福,用以分化瓦解隗嚣集团。马援又写信给隗嚣部将杨广,陈说利害,希望他能归附汉朝并劝谏隗嚣悬崖勒马,没有得到杨广的答复。建武八年(32年),隗嚣进攻略阳(今属汉中),遭到城中百姓抵抗。刘秀决定亲征隗嚣。军队行至漆县(陕西彬县),不少将领认为前途情况不明,胜负难卜,不宜深入险阻,刘秀也犹豫不定,正好马援奉命赶来,刘秀连夜接见,并将将领们的意见告诉了马援,征询他的意见。马援认为隗嚣的将领已呈分崩离析之势,如果乘机进攻,必获全胜。此战,马援“堆米为山”(用米做地形沙盘,讨论战术)是此战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隗嚣大将十三人率部众十万余人不战而降,隗嚣逃至西城,援陇蜀军李育、田弇逃至上邽。汉军占领了天水的16座属县,刘秀派吴汉、岑彭围西城,派耿彝围上邽。至此,隗嚣军主力基本上被汉军消灭。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马援作为来歙的副手,被任命为太中大夫,统领诸军驻守长安。马援后带兵收复了凉州,在众人推举下被任命为凉州地方官。从新朝末年开始,塞外羌族不断侵扰边境,不少羌族趁中原混乱之际入居塞(汉族要塞)内。金城一带属县也多为羌人所占据。来歙就此事上书,说陇西屡有侵扰祸害,除马援外,无人能平。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派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风归降。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各部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行至氐道县境时,发现羌人占据了山头。马援命令部队选择适宜地方驻扎,断绝羌人的水源,控制草地,并以逸待劳。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除首领们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外,剩下的一万多人全部投降。从此,陇右得到安定。马援功劳很大,但绝不居功自傲,谦恭自律。朝廷的赏赐,他都分给了自己的属下。马援在朝中名望很高、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深受朝廷大臣敬仰和汉光武帝刘秀的喜爱。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相向逐渐停止,人们也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发生叛乱,年满六旬的马援请求出征,被征入朝任虎贲中郎将。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与楼船将军段志等,率领汉军剿平交趾。部队到合浦时,段志去世,马援兼领其军沿海开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长驱直入交趾千余里。建武十八年(42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反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敌众四散奔逃。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级至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犒赏三军,三军将士齐呼万岁。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刘秀赐马援兵车等物,地位仅次九卿。

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正值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曾说过“男儿应战死沙场,用马革裹尸二还,怎么能躺着床上,与儿女们一起消磨时光呢”?因此,马援见三辅地区受到侵掠、皇家陵园不能保全,就自愿请求率兵出征,刘秀同意了。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马援率领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乌桓哨兵发现汉军到来,部众纷纷散去,马援无所得而还师。公元48年,马援62岁了,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听说武陵(今湖南常德西)有一个叫五溪蛮的部落造反,主动请缨。汉光武帝考虑马援年岁大了,并没有打算让他出征。没有想到马援全身铠甲,来到大殿,说:“老臣还能领兵,就让我为国家再出最后一把力吧”。来到校场,马援飞身上马,跑了一圈。汉光武帝笑着说:“真是老当益壮啊”!就同意他的请求,马援到五溪后,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平叛取得了成功。

五溪这个地方,比较荒凉。很多人得了瘴气,马援也得了病。不久后,马援在回来的路上病死了。死后虽受人诬陷,但不久得到了平反。建初二年(公元78年),汉章帝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追谥马援为“忠成”!

骠骑将军与大将军的区别

首先最直接的一点,二者区别就在于官职的大小上,一般来讲,骠骑将军的官职小于大将军的官职,而负责范围上来说,骠骑将军负责皇宫内的保卫工作,而大将军负责国防保卫工作

子龙如此英勇为何只封杂牌将军是被低估了吗

赵云仅仅是杂牌将军出身而已,并不是一辈子都是杂牌将军,用杂牌将军来贬低赵云未免也太过了。在刘备入川的时候,赵云确实是以杂牌将军“牙门将军”、“翊军将军”等职务跟随刘备的。

因为军功的原因,赵云后来担任过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这都是汉末三国的高阶武将职位,并不是刘备不重用他。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已经70多岁的赵云统领偏师吸引曹真主力,事后主动降为镇东将军,直到去世为止。

坊间将赵云称为杂牌将军,是因为赵云最初担任过刘备的亲兵卫队长,兼任不入流的杂牌将军牙门将军。不过,刘备身边的大将黄忠、魏延均是杂牌将军出身,赵云这一点与他们一样。

第一、杂牌将军出身的黄忠,官至后将军

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黄忠随同刘备进攻成都。刘备围攻成都几十天才取胜,事后封黄忠为讨虏将军。

黄忠先后获得过裨将军、讨虏将军这样不入流的杂号将军封号,但在定军山一战中斩杀夏侯渊,所以被封为“四征”之一的征西将军。征西将军是朝廷高阶武将职位,非讨虏将军这样的杂号将军可比。黄忠最高担任过后将军,职位还在征西将军之上。

第二、杂牌将军出身的魏延,官至征西将军

无独有偶,刘备的另外一员大将魏延也是杂牌将军出身。刘备入川时,魏延担任的同样是不入流的杂牌将军“牙门将军”,这个职务连级别都没有。

汉中之战胜利后,魏延因为有功,先后担任过镇远将军、镇北将军,一路拔高,仕途得意,后来官至蜀汉“四征”之一的征西将军,封都亭侯,位极人臣。不过,魏延担任征西将军已经是诸葛亮北伐时期的事了。魏延后来因为卷入谋反案,被奸臣杨仪诛灭三族,生荣死哀,十分可惜。

第三、同样是杂牌将军出身的赵云,官至征南将军

赵云的出身跟黄忠、魏延差不多,都是杂牌将军。长坂坡之战时,赵云因为护卫刘备的妻小,被提拔为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赵云以翊军将军的身份镇守桂阳。无论是牙门将军还是翊军将军,都是不入流的杂牌将军。因此,赵云、黄忠、魏延均是杂牌将军出身,后面因军功被提拔。

赵云在刘禅继位后,因军功担任中护军、征南将军,征南将军也是“四征”之一,已经与征西将军魏延等人地位相当了。不过,晚年赵云因为第一次北伐吸引曹真主力失败,主动被朝廷降为镇军将军,不久后就去世了。

第四、与赵云齐名的陈到,官至征西将军

陈到,字叔至,统掌过刘备的亲卫军团白毦兵,扼守永安地界,防御东吴方面,也官至征西将军。蜀汉的大臣杨戏评价说,征南将军赵子龙沉稳厚重,征西将军陈叔至尽忠职守。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出自于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不过,赵云的事迹有单独的传记记载,而陈到却没有传记流传下来。

陈寿编写的《三国志?杨戏传》有一段记载,可以用来区分赵云和陈到,这也是整个《三国志》里唯一记载陈到生平的段落。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陈到是汝南人,从豫州就跟随刘备作战,名声和地位常在将军赵云之下,与赵云一起并称刘备忠臣猛将。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年间,陈到官至蜀汉永安都督、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由此可以说明,赵云、陈到都是杂牌将军出身,然后得到重用,成为高级将军。只不过,赵云因为晚年败军的事,遭到了降级处理。

古代将军等级

古代将军等级排名:

1、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2、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3、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4、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5、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6、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将军令小说结局是什么

《将军令》小说是作者偷偷写文已完结的一本古代虐心耽美文,小说作者没有很明确的写萧定和陈则铭有没有在一起,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在小说的最后陈则铭是假死,萧定身边的太监告诉他有人看见和陈则铭长的很像的人,之后萧定立马让人封了城门守在城门处,最后在城门处见到了陈则铭。

古代拜大将军有哪些步骤

简单来说,看时代。

大将军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武将封号,始于战国,直至清朝,但不同的时期的大将军职权相差极大,有的只是高级武职后缀,有的却是军队最高统帅甚至军政一手抓,拜大将军的步骤也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汉朝以前:庄严隆重

“将军”一词的意思就是统军者,春秋时期列国常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说明他们一军之帅的身份,并不是正式官名。

到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把将军当成正式官名,并且出现了前将军、后将军、上将军这些职务,常以上将军为最高军事武官,比如白起就曾是秦国的上将军。

大将军在战国时期是不如上将军的,但这一情况在秦末出现了逆转,因为日后统一天下的汉国,将大将军定为最高军事武官,其核心事件就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他想把韩信叫过来给个大将军印就差不多了,可萧何觉得这样太无礼,为了表示对韩信的尊重,一定要按照礼数来,选个良辰吉时,事先斋戒,然后封坛拜将,这样才行。

萧何本人不是儒生,这套规矩也不是他现创的,显然在此之前正式的拜将流程就是如此。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而不是上将军,可能是因为项羽曾经当过上将军,而上将军的翻身,要等到隋唐了。

汉朝:使者送印

西汉前期大将军并不常置,只在战时临时受封,战毕即除,韩信在垓下之战后被刘邦剥夺军权,封为楚王,显然已经卸任汉朝的大将军;七国之乱时,窦婴被任命为大将军,叛乱平定后即解除。

到汉武帝时期,大将军这个称谓有了一点变化,虽然它仍然是将军的最高称谓,位在三公之上,但却跟最高的行政官职有了勾连,这源于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

鉴于相权过大,汉武帝开始让自己身边的亲信参与决策,分享丞相的行政权。这些人直接对皇帝负责,不需经过丞相,被称为中朝,而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则是外朝,朝政大权逐步由外朝转入中朝。

一开始,中朝的首领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他的职务正是大将军。

将军封号(最长的将军封号)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卫青率领三万骑兵进攻匈奴,大破匈奴右贤王部,俘虏小王十余人,匈奴人一万多,牲畜达千百万头。得到捷报,汉武帝应该是欣喜若狂的,立刻派人加封卫青为大将军,这是对其战功的褒奖,不过于礼仪来说,已经简略得多。

大将军是军职,所管多为军务,虽然卫青的建议常被汉武帝采纳,但一向谨慎的他并不经常插手内政,此时大将军还算不上中朝领袖。

霍去病崛起后,汉武帝特设大司马,加在卫青和霍去病两人身上,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视为平级。卫霍二人都善于明哲保身,并不恋权,直到汉武帝去世,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名义当政,权力远超丞相,大将军才真正成为中朝领袖。

《文献通考》载:“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之后西汉的最高行政官就由丞相变成了大司马大将军,汉成帝后期将大司马由加官转为本官,大将军被废置,大司马成为最高行政官。

东汉初年大将军改为在三公之下,汉和帝时期窦宪任大将军,因为勒石燕然的功绩和外戚的权势,百官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东汉的大将军开始也不常置,常常是战乱需要或者奖励战功,而且担任者多为外戚,比如汉安帝时期西羌叛乱,外戚邓骘率军出征,班师后出任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也正是汉安帝坏了规矩,始终以外戚耿宝为大将军,且常年在京师处理政务,汉顺帝时期皇后的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位同三公,大将军走向了西汉大司马的位置了。

东汉开始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比如开国功臣景丹为骠骑大将军,还有建威大将军、中军大将军等等。

汉朝以后:诏书任命

汉末以后战乱频繁,将军号泛滥成了白菜,大将军也不再具备唯一性,东汉开创的冠号法被发扬光大,各种大将军如征西大将军、安东大将军横空出世,南北朝时侯景更是自封宇宙大将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将军已经从唯一的最高武职贬值成了高级武职的尾缀。隋朝时,大将军是统率禁军高级将领,唐朝时被改为了二把手,位居上将军之下。同时从唐朝开始,大将军是武散官的最高级,虽无实权,但听着很威风。

宋朝时大将军已经成为空衔,再无统率军队的权力。但到了明清时期,这一现象又出现了反复,明清时期又像汉朝那样,在战争时期特派大将军统兵,或作为统兵者的后缀,比如徐达、冯胜都担任过大将军,清初豪格也曾为靖远大将军,也都是战后即撤。

很显然,汉朝以后大将军先是从中央到地方,接着又从地方到中央,但职权的变化,基本昭示他们不再需要封坛拜将这种繁琐的程序。

关于将军封号,最长的将军封号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shuotiandi/26002c7d2a8d9d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