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一言一语 >

保定老调全剧戏曲(保定老调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保定老调全剧戏曲,保定老调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保定老调是什么
  2. 河北地方戏曲有哪几种
  3. 保定老调有什么艺术特点
  4. 保定老调忠烈千秋是哪位皇帝
  5. 保定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定老调是什么

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既是保定市特有的剧种,又是河北省较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保定一带流行一句民谚:“做饭离不开灶,看戏看老调。”

保定老调全剧戏曲(保定老调是什么)

老调的渊源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在白洋淀一带农村流行一种被称为“时尚小令”的民歌俗曲,因流行在大清河等以西地区,当时白洋淀又称西淀,故称“河西调”。每逢农村年节、庙会或祈祭酬神时常举办花会活动,演唱的节目,多是用河西调来演唱,节奏明快自由,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间口头文学的灵活性。老调最初以河西调为基础,清初又吸收保定一带流行的名为“保定木板大鼓”的说唱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戏。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左右,秦腔(山陕梆子)经保定入京,老调又融汇秦腔,成为剧目、唱腔、伴奏等较为完整的一个剧种,文场乐器改为板胡、二胡、笛子、笙等,武场乐器改用“苏锣鼓”。人们为了区别于河北梆子,称老调为“老梆子”或“老调梆子”。老调唱腔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男腔高亢健朗,女腔刚劲清婉。板式有抒情的头板、叙述并具多种功能的二板、抒发性的起腔、加强性的紧打慢唱、哀叙性的哭板等十几种板式。

老调流行于保定、沧州、衡水、石家庄等地,还传播到北京、天津、山西、河南、东北及陕西部分地区,在长期历史流传中不断发展,表演艺术和传统剧目比较丰富。清光绪年间老调就进入北京演出。老调旦角名家小莲花(张桂良)、老生周福才等曾同京剧名家孙菊仙、刘鸿声、高庆奎、梅兰芳、尚小云等同台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专业老调剧团,培养出第一代女演员。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在河北礼堂(今保定裕华路邮政局院)观看了老调《盘夫索夫》,周恩来上台接见了演员,邓小平高兴地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1960年保定老调剧团带着新改编整理的《潘杨讼》和《挡马》《井台会》等一组折子戏进京,先后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等地,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同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潘杨讼》拍摄成电影。

老调《潘杨讼》演出剧照

1980年,保定老调剧团又带着参考传统剧目创作的《忠烈千秋》进北京汇报演出,并为全国人代会作了专场演出。《北京日报》发表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汉城《忠烈千秋动人心》的文章,称这戏“说出了人民心里要说的话,虽是历史故事,却能扣动今天人民的心弦”。《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家武培真《新颖不俗,别开生面》的文章,称赞“老调又开新花”。《北京晚报》撰文称赞老调是“继保定铁球、面酱、春不老以后的又一宝”。同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忠烈千秋》拍摄成电影。

1996年,应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保定老调剧团带着新创作的《梁红玉》再次进京汇报演出,文化部和中国剧协等领导观看演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况转播,《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赞“老调吐新声”。老调剧团演出的戏有十几部被拍成电视。中央电视台将保留剧目《潘杨讼》《忠烈千秋》《拒马令》和《红衣仙子》重新拍摄,列入中国戏曲精品库。中央电视台《名家名段》《九州戏苑》等栏目,拍摄老调专题节目。

老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下,老调这一古老的剧种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河北地方戏曲有哪几种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调,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平调”也称为“武安平调”、“平调剧”。

武安平调是古都邯郸土生土长的本土戏曲,流行于冀晋豫鲁交界的冀南(邯郸、邢台及周边各县,北至石家庄)、晋东南(长治、左权及周边各县)、豫北(安阳)、鲁西北(聊城)一带,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2、石家庄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石家庄丝弦起源于明末,流传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晋中地区东部及雁北地区。

3、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

4、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5、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定老调有什么艺术特点

高阳县的高家庄村自古就有唱老调的悠久历史。早在清道光年间,村里就成立过一个老调剧团----同乐会,培养出了众多的老调艺人。若干年来,该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刻对老调艺术传承和发展。

什么叫艺术?通俗一点说,能够减轻我们的生活负担,莫名其妙地令我们开心或者说赏心悦目者,就是艺术。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秋冬之际的高庄这个村庄: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聚拢来,在场地上围成散散的圈子,然后,便有丝弦声响起,有咿咿呀呀的演唱,有一张张听到痴迷处的、年轻的或者苍老的脸。----是不是很祥和醉人的一个画面?

踏过了岁月的千山万水,其声方能达到尽善尽美。

一九五零年,初春。高庄村村长王宝山和村里几位老艺人合计了合计,商量在春播之前在村里唱几天大戏。

呵呵,或许是出于某次茶余饭后的心血来潮?或者是经过了大家多少次的商议决定?反正估计连王宝山都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而又会有一个多么名闻遐尔的剧团就从他的手里诞生。

有的时候,虽然我们无从预料,但是,真的会就此改变世界。。。

大戏唱了八天,台下人山人海,大受欢迎。于是村干部和艺人们商量,决定成立一个老调剧团,利用农闲时节去各地演出。该团一共五十余人,还包括了来自本县赵堡店以及文安县的27名艺人。

这就是保定老调剧团的前身。

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个人物不能不提。那就是安新县南冯村的周福才老先生,一个保定老调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人物。

周福才原名周福子,周福才这个名字还是醇亲王给他改的,是称赞他在演戏的时候才华横溢。

老调这个剧种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这就是老调这个名字的来历。

是周福才的出现,吸收借鉴昆曲、京剧、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的优长,创造出了新的老生唱腔。自此,老调才有了东西之分。周福才的家乡一带:高阳,安新,被称为东路老调。(周福才姥姥家,是高阳河西村)

东路老调以唱功见长,并重乐器的改良,唱词的发音。西路老调以武生戏见长,唱腔挺拔,动作豪放。

听说高庄村组建了乐团,周福才不顾已经78岁高龄,随团传艺。剧团也在这个时期招收了一批新学员。呵呵,还是打出这些名字吧,因为在我们家乡,这些名字大家是那样的熟悉。他们是:王贯英梁管管白玉昌

常发宗高玉春梁聚富周淑琴陈淑缓张焕李凤云等等。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细数这个剧团所创造的奇迹。。。

一九五六年,剧团创造反应农村题材的作品【母女俩】,并且凭借这部作品,在保定专区第二届戏曲汇演中获一等奖。

1954年4月,高庄老调剧团正式更名为高阳老调剧团。

六年时间,剧团一共排演了25部新作品。

一九五七年,剧团受河北省政府委托去北戴河为中央领导演出。

1958年。剧团在保定演出,场场爆满,全保定为之轰动。

同年,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杨尚昆,胡乔木等中央领导让人在河北大礼堂分别观看了该剧团的演出。

1959年,剧团被调往保定,成立保定老调剧团。

同年,河北省戏曲汇演,该剧团剧目【潘杨讼】再获一等奖。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讲【潘杨讼】搬上银幕。

不久,再将【忠烈千秋】搬上银幕。

至此,该剧团,,,或者说老调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全中国。。。。

。。。

今日来看,依然是心潮澎湃。

就在距我咫尺之地的地方,居然就创造出了如此的辉煌。。。

骄傲,自豪,并且肃然起敬。

高阳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却赫然是我的家乡。

在这块土地上,究竟还能诞生什么,恐怕是你我都不能预料的。

我们对这些前辈缅怀的同时,也在屏住呼吸得等待。

等待她在某一天再一次得铸造辉煌!

保定有宝,老调不老--------邓小平同志如是说。

就祝福这个民族艺术永远的青春不老!

保定老调忠烈千秋是哪位皇帝

保定老调忠烈千秋里的皇帝是赵祯

保定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老调

保定老调是保定

特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

它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

所以民间曾有

“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

它迄今约有二、三百年历史

2008年,保定老调被国务院列入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它相较于国粹京剧的细腻柔美

扎根于民间的老调

融汇了保定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

唱腔质朴健朗、粗犷豪放、高亢激越

剧目多群戏、袍带戏

尤其擅长表现燕赵大地

忠臣良将、慷慨悲歌的风骨

保定老调全剧戏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保定老调是什么、保定老调全剧戏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yiyanyiyu/535fe21ccb88c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