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谈天说地 >

什么是宪政(什么是宪政原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什么是宪政这个问题,什么是宪政原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宪政原理
  2. 清废科举练新军搞宪政是否加速灭亡
  3. 为什么有人认为,宋朝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宪政的一个王朝
  4. 民国时期的宪政与清政府的宪政有什么不同点

什么是宪政原理

宪政(Constitutionalism),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学和法学中的一个概念,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导宪法制定或推动宪法实施的实践;

第二层含义是建立并推动特定类型政治制度的实践,这类制度一般包含了有限政府、权力分立、代议民主、司法独立等政治原理。

清废科举练新军搞宪政是否加速灭亡

谢邀。

我觉得不可能。

一个王朝的覆灭不会因为单独一两个原因,就能搞垮的。

肯定是诸多综合原因一起合力,才把它搞垮了。

貌似气数已尽,实是一步一步糟腐烂透的必然结果。

满眼的腐败气象

君主立宪制,明着是把皇帝(国王)高高供起来,实则没有太多实权。

放到晚清来说,科举已经被八股文禁锢思想好几百年了。

而同时期的欧洲各国都已经工业革命好多年了。科举已经不适应世界大格局变化,早就走向没落了。

继续坚持下去,只能是外国越来越强大,满清越来越固步自封。

训练新军也不是没有搞过,专门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能员重臣,仿照西方国家的制度,搞过新军。

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张之洞的湖北新军,袁世凯小站练兵。

都是清政府改革新军的重大举措。

结果大家都知道,袁世凯正是利用了新军中的得力干将和势力,

搞了政变,成了窃国大盗。

不能说清政府搞废科举、建新军的举措是错误的。

但时机不对了,如果在乾隆年间,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候,清政府搞这些改革,那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

到慈禧执政时,人家都发展一百多年工业了。拉开了巨大差距,到这会才想起了改革,晚啦。

如同病入膏肓才开始打针吃药,是不是太晚了些?效果只能是安慰自己罢了。

再加上从帝国最高层的慈禧太后开始,带头搞奢侈腐化。

北洋水师的真船真炮没钱建设,倒有钱挪用来过生日,修建个人享乐用的圆明园。

上行下效,科举选官被卖官鬻爵腐烂得只剩一张空壳。

新军建设的巨大财政支出得不到落实,战斗力必然受到损害。

甲午海战的惨痛教训,无不说明这一点。

威海刘公岛北洋海军旧址

再从其他角度看。

1、从集权皇帝角度说,慈禧可能允许被人架空,剩下个空壳子吗?

这等于与虎谋皮嘛,即便能延续帝国的国运,

她一个抛弃一切逃跑的人,可能舍掉自己的一切,去搞立宪那一套?

什么是宪政(什么是宪政原理)

这笑话很冷!

2、从国际大环境上说,外国列强才不会管你搞什么制度呢,他们只想快点看到你衰弱完蛋。

然后按照“趁你病要你命”的丛林法则,瓜分你、吃掉你。

不可能让这帮饿狼守着一堆肥肉,然后说,等流着以后过年再吃。

他们绝对会以最快的速度吃光这顿大餐。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不就是血淋淋的惨痛教训。

3、从国内民众角度说,腐败的清政府已失去了民心,无可救药了。

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回民起义,还有小规模农民运动。

说明失去了民心的清政府,再搞任何改革创新。

顶多是外科手术,根子里子都腐烂了,回天也无力了。

何况,这个手术都走了过场,掺了水分,不完蛋才怪。

为什么有人认为,宋朝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宪政的一个王朝

因为这些人已经被西方史观洗了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西方史观虚拟的人类史是这样的:

宪政是人类历史唯一正确的组织形态,所以历史的发展就可以按宪政程度不同加以区别,从而分出不同等级来,总之,就是说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必定要走一条从专制,到半专制,到开明,再到现代管理之路。

乍一看,这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真实的人类史是这样的:

事实上,人类史是多元演进的,宪政只是其中一个线索。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商业角度看,任何国家都会走一个原始经济到小商品经济,到全国市场,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科技的角度看,任何国家都会走一个从原始迷信,到理性禁忌,再到手工作坊,再到职业科学家出现,再到科技昌明的发展之路。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看,任何国家都会走一个分众多元而低级文化,到文字普及,到形成文化共同体,再到文化共同体升级的发展之路。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国家都会从部落走向族群,由族群走向社群,由社群走向国家的发展之路。

在现实中,这些线索并不是齐头并进,总是这个快一点,那个慢一点。不否认,这些线索彼此之间会产生影响,一个发展了,可能带动另一个发展,一个滞后了,可能影响另一个滞后。

但整体看,多线索演进才是人类史的常态。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只是指出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线索,人类史的发展线索可能是几十条、几百条。

人类社会该怎么迈入新阶段

坚持多元演进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明白,一条线索的进步是没有价值的,就算达到了所谓宪政,也会带来灾难。

雅典的民主难道不是典范吗?为什么它会被专制的斯巴达击败?罗马共和国的民主难道不是典范吗?为什么会被罗马帝国所替代?翻开人类史,我们就会发现,制度先进者经常被制度落后者击败,恰恰说明,人类史并不是单线索演进的,而是多线索在演进过程中,会在某个点上发生共振效应。这个共振效应会将历史推入全新的轨道。

在前现代社会,荷兰、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包括江南模式,包括奥斯曼帝国,都曾一度GDP取得高速增长,为什么偏偏是英国率先迈过现代化门槛呢?

制度优势固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现代银行制度、长子继承制的文化传统、数百年陪审团制度积累等等线索在此发生了共振,所以英国才幸运地走在了前面。

宋代的发展不能用单线索衡量

不否认,宋代存在士大夫权力高涨,甚至一度可以约束皇权,此外宋代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商人群体的影响力也空前强大。

可问题是,宋代所有士大夫都没提出过一个民主化方案,也没提出一套约束皇权的理论,仅仅是在实践上做到了“下凌上”,而这往往是处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换言之,宋代没有人从根本上挑战过传统的政治理论,包括独揽相权的人,也从来不否认君权对他的压倒作用,至少不敢在明面上提出,自己可以抗拒君权。

如果连制度想象力都还没有开始,那么,怎么可能形成一套理论呢?没有这套理论,如何赋予相权约束君权的合法性呢?

事实是,中国古代因为地域广阔,各地条件均不一样,加上以农业经济为主,皇朝对下民的控制力相当有限,所以古人在制度想象、制度改造上并未投入太多精力,他们更关注打造文化共同体,以把高度不同的区域文化包容在其中,以免出现大分裂、大屠杀的苦难。

在这种前提下,中国古人别说宪政,连制衡也只是皇帝制衡大臣,大臣只能是为了办事方便,努力拓展一点空间而已,皇权想踏烂这个空间,随时都可以做到,在这条线索上,古代中国确实不发达,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地理条件决定的。

在政治情怀不发达的同时,我们的文化情怀特别发达,这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色。

过度关注古代的制度演进,忽略文化演进,只从制度演进角度看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实在是一种被殖民史书观。

事实上,唐宋元明清在制度上变化不大,但在文化上有明显变化,而这个文化变化恰恰都是为了适应统治需要而产生的。把住这个线索读史,比空想一个什么宋代就接近宪政,要靠谱得多。

民国时期的宪政与清政府的宪政有什么不同点

在民国时期的宪政主要是以资本主义为主的民主共和制,而其主要的目的在当时的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清政府的宪政上,可以说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只是清政府为了借助宪政的名号,去遏制当时中国正在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维护当时清政府的封建君主专制。

OK,关于什么是宪政和什么是宪政原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shuotiandi/acb07e30098c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