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谈天说地 >

板垣师团(板垣师团最终怎么样了)

大家好,板垣师团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板垣师团最终怎么样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板垣师团和板垣师团最终怎么样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教导总队和日甲级师团谁厉害
  2. 板垣师团最终怎么样了
  3. 板垣之战谁赢了
  4. 二战日本一个军由几个师团组成
  5. 二战日军有哪些师团始终没有离开过本土

教导总队和日甲级师团谁厉害

如果抗日战争相关军事知识足够的话,当知这又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国民政府唯一一支真正的德械部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南京保卫战之后的1938年,番号已经不复存在,余部编入了陆军第46师。而在这个时间点上,侵华日军还没有什么“甲级师团”的编制概念,那么两者之间怎么可能发生碰撞?又如何去评价哪一方厉害呢?

(这是88师的画像)

所谓的教导总队,就是中德开始军事合作后,国民政府用比较有限的资金,率先组建起来的一支“样板部队”,以利其他调整师和整理师的编组和装备。它的雏型出现在中原大战结束后的1931年1月,军政部从原有的教导第2师中,抽出特务营、炮兵团、工兵团、骑兵团的各一部、加上一些军校毕业生和军校卫兵队共同组编起来的,既然是百般遴选出来的,当然堪称精锐。

教导总队初建时仅为加强团级规模,下辖步兵第1营和步兵第2营,另有迫击炮连、炮兵连、骑兵连、工兵连、通信排、特务排等总队部直属部队,全总队合计有2500余人,这个兵力数字究竟是什么级别的部队一目了然。第二年年初,在张治中第5军的编成内,教导总队参加了淞沪抗战,表现得比较可以,但是毕竟兵力有限,战场上还属于配角。

淞沪抗战和长城抗战之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危险迫在眉睫,南京政府加快了准备编组60个调整师和整理师的步伐,遂把教导总队升格为师级单位,以作为军队编制调整的“样板”。期间教导总队优先得到了所需人员和采购来的德械装备,1933年6月,从德国军校留学归来的黄埔一期生桂永清调任总队长,经过几年的扩充和加强,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教导总队已经成为最标准的“调整师”。

比如1937年7月23日,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提交了《关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教育防务人事军械方面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教导总队现有军官617员,军佐118员、军属99员,总共834员;士兵共计12291名,缺额1181名。可以发现,教导总队在投入淞沪战场之前,总兵力跟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相差无几,满编兵力在14000人左右,因为那三个师正是以教总为样板后来组建起来的。

不过在武器装备上,教导总队的平均水平确实要高于另外三个师,因为它大部分接收的还真是原装德械,1932年南京政府在德国毛瑟军工厂订购的10000支1924年式步枪,也就是98K的前身,基本都装备了教导总队,而第36师、第87是、第88师装备的都是仿制的中正式。教导总队同时装备马克伈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基层军官使用M1932型驳壳枪,这确实是纯正进口货。

按照额定编制,教导总队当时下属三个步兵团和直属部队,其中每个步兵营官兵合计755人,共装备有2门82毫米迫击炮、8挺重机枪、27挺轻机枪、161支驳壳枪、12支信号枪和368支步枪。每个团兵力超过3000人,还装备有PaK-35/36型战防炮一连(6门)、小炮一连(6门),总队直属山炮一营。所以教导总队的轻重武器、反坦克火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是首屈一指的,得以在淞沪战场上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实际上,抛开日军拥有的海空优势和军属、师团属炮兵火力,教导总队的一个步兵营对战日军常设或者特设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一点都不打怵。日军一个满编大队也就是一个机枪中队的8挺九二重机、一个炮小队的两门九二步炮,而三八大盖肯定不如二四式步枪,歪把子也远逊于捷克式,至于战斗兵员对比,大概是800对1000,教导总队的轻武器性能占优,日军的单兵素质占优,半斤对八两。

但是战争不是简单的数人头和步枪对射,在日军立体的火力优势下,教导总队肯定不是一个满编师团的对手,这个差距是必须承认的。所以淞沪会战第一阶段,教导总队伤亡惨重,第二阶段不得不撤下来整补,也是在这一期间,军政部将教导总队升格为两旅六团的“甲种师”,打算作为中期抗战的主力部队,可惜的是,还没有完成整补,淞沪会战最终失利,教导总队又被匆匆投入了南京保卫战。

升格为甲种师的教导总队,理论上应有兵力为六个步兵团、一个补充团、一个炮兵团以及总队其他直属单位,定额可达29000余人,但实际只有三个团随总队部留在南京参战,因为新建的第七、第八和第九团尚还湖南和江西地区招兵待建,所以南京保卫战期间的教总兵力应在20000人冒头的样子。并且由于淞沪会战的损失较大(伤亡5000),这20000余人充斥着新兵,炮兵团只有12门山炮,德械装备也被大大稀释,战斗力反而下降了。

本来按老蒋的意思,教导总队作为精华所在,应该直接撤往湖南地区整补以利再战,不过唐生智担心守城兵力不足,亲自找老蒋打擂台留下了这支部队,结果在悲催的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只撤出来4000余人,残部被编入第46师,也就是说,到了1938年1月教导总队已经不复存在。而这一期间,日军在战场上主要投放的是四单位的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还没有所谓甲级师团“”的编制类别。

(被俘的这不过是卫戍司令部的士兵)

结论很清晰了吧?在淞沪会战以及之前的教导总队,是没办法跟日军的常设师团来比较的,因为它不过是个加强团、以及“调整师”的级别,满编兵力从不足3000扩充到14000余人。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常设师团的战时满编兵力多达25000人以上,比如第5师团登陆塘沽时就是25500余人,如果再加上临时配属的特种兵部队,甚至可以达到28000余人,再考虑到炮力和单兵素质的差距,即便是升格为甲种师29000人的教导总队,还是要处于下风。

那么对比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侵华日军作战序列内出现的“甲级师团”呢?这些所谓的甲级师团其实有三种,一种是老牌常设师团调整为“三单位”以后的状态,每师团平均兵力在20000到21000人左右,比如第3师团、第6师团、第13师团等等,兵力详细数字之前的文章中多有介绍。另外一种是在特设师团中选出来的,调整为“三单位”以后也有20000余人,比如第116师团。

最后一种是从原“三单位”警备师团中选出来的(保留炮兵联队),比如第22师团和第47师团,兵力不过14000余人。

(塞克特将军)

所以如果硬要隔空比较一下的话,扩编为甲种师的教导总队,当对付前两类日军的“甲级师团”时,尽管兵力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上存在差距,建制单挑肯定不是鬼子的对手,个人的感觉是战力三七开。如果是对付最后一类的甲级师团,由于总兵力和轻武器大大占优,个人感觉战力可以可以达到四六开甚至五五开,比如第74军这样的部队,对打日寇一个三单位的非老牌师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这都是理论上的分析,一方面,是教导总队升格为甲种师不到三个月就基本覆灭了,不存在跟日寇甲级师团单掐的机会,无从考证“谁厉害”;另一方面,战场上也不可能是简单的步兵对决,空中力量、炮火强度、装甲兵配属乃至于部队协同和指挥官水平,都决定着战场的胜负手,所以讨论这些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只需了解番号、兵力和装备的历史细节就可以了,其他都是仁者见仁的事情。

就教导总队长桂永清的那个指挥水平和战斗意志,一点都不看好,即便是教总番号仍在,在他手底下也难有什么好的发挥,兰封会战就是最好例子,他还是去混海军吧。

板垣师团最终怎么样了

侵华日军第五师团是东京大本营特别重视的部队,甚至超过卫戍皇宫的近卫师团、比较凶悍的第三和第六等常备师团,显著标志就是1938年6月,第五师团长坂垣征四郎直接升任陆军大臣,而接班的居然是教育总监安腾利吉。

(坂垣征四郎)

“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教育总监”被称为日本陆军三巨头,由此可见第五师团在日本陆军的分量。也因为当时在华北这是唯一的机械化师团,且不归任何一个“军”管隶,而由华北方面军直辖,也可以视为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机动部队。

第五师团的前身是“广岛镇台”,1888年5月14日正式授予师团番号,曾经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等早期战事,是抗战爆发前日本17个常备师团中的主力。1937年3月1日,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中将出任其第19任师团长,此时下辖步兵第9旅团和步兵21旅团,属于常备师团、甲级师团和机械化师团三重身份,师团总兵力28000余人。

(安藤利吉)

全面抗战爆发后,先与汤恩伯大战于南口,再与卫立煌血战于忻口,在平型关遭到八路军伏击,最后攻陷太原,之后调回平津地区整补,期间以第9旅团(国崎登)组成国崎支队参与进攻南京战役,是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的大敌,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1938年初海运入侵青岛,自胶济线南下参加徐州会战,被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集中优势兵力重创其坂本支队(第21旅团坂本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第二阶段后坂垣奉调回国,安藤利吉接任后不久编入第21军序列,海运广东入侵我国华南沿海,击败余汉谋占领广州。

(板垣在前线)

年底安藤利吉升任第21军司令,陆军省兵务局长今村均中将任职第五师团长,调防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暂隶关东军。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称为“坂垣师团”了,实际上坂垣担任第五师团长只有一年零三个月时间。

至此阶段的三任师团长结局是:

坂垣征四郎:陆军大将,甲级战犯,1948年12月23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安藤利吉:陆军大将,在台湾投降,1946年4月19日在上海日本战犯监狱畏罪自杀。

今村均:陆军大将,在太平洋战场投降,1947年被澳大利亚军事法庭判处10年徒刑。

(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国军队)

1939年11月再次海运海南岛,由三亚出海在广西钦州湾登陆参加“桂南会战”,在争夺昆仑关的战斗中第21旅团几被全歼,4000余人被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被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毙命,史称“昆仑关大捷”。1940年初,今村均升任教育总监,第五师团长更换为中村明人中将,从华南方面军改由日军大本营直辖,调整为三单位师团和四个机械化师团之一,总兵力仍然有25000余人,当年10月调往上海吴淞地区为战略预备队,不久,中村调任参谋本部部附,松井太久郎中将接任师团长,1941年10月调往太平洋战场。

至此阶段的二任师团长结局是:

中村明人:陆军中将,1945年作为甲级战犯嫌疑被捕,1946年被不予起诉。

松井太久郎:陆军中将,1947年被国民政府列为重要战犯扣押。

(昆仑关战役缴获日本军旗)

1942年初第五师团占领新加坡后,主要在印度尼西亚列岛作战,当年5月松井调任南京汪伪政府最高军事顾问,由山本务中将接任师团长,1944年底山本务调任参谋本部附,由山田清一中将任师团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第五师团在印尼塞兰岛向美军缴械投降,师团长山田清一剖腹自杀。

(平型关战役之八路军机枪阵地)

板垣之战谁赢了

1937年秋天,我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了日军装备精良的坂垣师团,消灭日军1000多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平型关大捷彻底打破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士气。

二战日本一个军由几个师团组成

军史爱好者若想专业的了解这一问题,不妨先来看一组准确的兵力数据,1941年12月,日寇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军司令官军衔基本为中将)为配合华南日军第23军入侵香港,拟定发起第三次进攻长沙的战役,略过对面的薛岳正在三湘大地部署“天炉战法”不提,单看阿南第11军此时所拥有的师团番号及兵力数量。

(阿南惟畿剧照)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大本营已开始着手对侵华日军的各师团进行结构性调整,即将原辖四个联队的甲种师团全部调出一个联队,从而变成“三单位制”,抽出的联队用以充实二流师团或组建新师团,因此第11军的各师团手忙脚乱改制中,只有驻扎宜昌的第13师团还未开始进行,战役发起前各师团兵力明细如下。

板垣师团(板垣师团最终怎么样了)

甲种师团四个,分别为丰岛房太郎第3师团(20171人)、北野宪造第4师团(12377人)、神田正种第6师团(20177人)、内山英太郎第13师团(26214人);乙种师团三个,分别是第34师团(14242人)、第39师团(13957人)和第40师团(14260人),也就是说,第11军这一时期拥有七个师团。

(冈村宁次剧照)

该军同时还下辖独立混成第14、第18、第20旅团及若干独立守备队,总兵力20多万人,因为第11军是日寇在华唯一的野战机动兵团,也是重要战略方向上的重兵集团。

那么,在1938年6月这个第11军刚刚组建时下辖几个师团呢?由首任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的作战序列是第6、第9、第101、第106共四个师团(另有个臭名昭著的波田支队);而到了1944年夏季的“长衡会战”时期,日军大本营给华中鬼子大量增兵,横山勇第11军的师团数量达到十个,尚不计独混旅团和野战补充队。

(园部和一郎剧照)

所以,关于日寇“军”级建制(美军称其为集团军)的师团数量,结论是非常明显的:它没有准确规定的下辖师团数量,而完全是根据作战任务和控制区域进行具体设置及调整的,既然无一定之规,那么只能粗略定义为两个以上、十个以下。

比如阿南惟畿任内的同一时期,日寇“华北方面军”驻山西的第1军,也就是“李云龙”等八路军部队面对的主要敌人,由司令官为岩松义雄中将指挥的作战序列是:第41、第62、第69、第114共四个师团,以及若干独混旅团,显然该军的师团数和兵力都略逊第11军一筹。

(神田正种和丰岛剧照)

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寇驻东北的“关东军”,在1942年10月升格为“总军”级别之前,虽然没有数字番号,但仍然是个军级单位。根据资料,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关东军只下辖四个师团、两个独混旅团、两个骑兵旅团,而并非后来下辖24个师团85万人的庞然大物。

另有长期盘踞在我国内蒙地区的日寇“驻蒙军”,归华北方面军指挥,兵力最多时也只辖有一个乙种师团和一个战车师团,因为该地区抗日武装力量有限(傅作义35军)。

所以,硬性给二战日寇的“军”定出编制师团数,是有悖于军事历史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以及本土共组建了二十个数字序列的“军”,加上关东军(1942年之前)、驻蒙军和机甲军,共出现过二十三个军级番号,而组建的师团数量却多达上百个,仅侵略过中国土地的即达105个,也由此可见,各军所辖的师团数肯定是不一致、不固定的。

(稻叶四郎剧照)

二战日军有哪些师团始终没有离开过本土

先给答案:二战日军先后组建了169个师团,没有一个师团始终没离开本土、都参与了海外作战,包括担任日本天皇的禁卫军——近卫师团,相当于希特勒党卫军近卫师,是长期驻扎在日本本土一个师团,主要负责皇宫护卫和裕仁天皇的保镖。

师团是二战日军最基本的作战编制单位,七七事变爆发前,日军主要有17个常备师团,采取四单位制,即师团辖两个旅游团共八个联队,而近卫师团不仅是最早组建的七个师团之一,也是装备最精良、人数最多的师团,下辖四个旅团和一个师部,共16个联队,总兵力可达五万余人。抗战全面爆发后,到1939年11月桂南会战爆发前,除了近卫师团仍未挪窝,剩下的16个师团都参与了侵华战争,罪行累累。

南京沦陷后,战争逐渐扩大,1938年日军在这16个师团是基础上抽调出精锐联队为基干再增兵补充,先后扩编了51个师团。例如1938年以京都师团也叫第16师团基干、抽调四个步兵大队组建的野战特设师团第116师团,是日军师团中最惨的一个师团,多次被打残,衡阳会战被方先觉将军几乎全歼。而近卫师团直到1943年才被拆分为近卫第1师团和第二师团,还是老班底。

1939年11月广州失陷后,为了打断国际交通路线对中国抗战的物资援助和威胁到西南后方根据地,日本发动了桂南会战,此时的近卫师团终于挪窝,组建了一个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在樱田武少将的率领下,加入到由安藤利吉指挥的25军,配合第五师团、台湾旅团等部进攻南宁,昆仑关战役失败后,组建的旅团打道回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本营制定了南下作战计划,在海陆空的配合下转战南下,原有51个师团兵力明显不足,在此基础上又混成旅团和老部队抽调部分再一次增兵扩编,大部分都当了美军和苏军的炮灰,直到日本投降前陆军共有169个师团。而近卫师团由参加桂南会战的旅团再增加了三个步兵联队组建成近卫第二师团,配有大量自行车素有“银轮部队”之称,加入到了1941年11月南方军山下奉文指挥的第25军,参加经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1943年后,随着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节节败退,近卫第二师团分散在各个岛屿以准备阻击美军,但“命”好,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跳过了近卫第二师团驻防的岛屿,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后才回国;而驻扎在本土的近卫第一师团在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前,在少壮派军官田中、井田等人的率领下企图参与“叛乱”最终失败。

二战日本组建了上百个师团几乎都参与了海外作战,不同的是近卫师团没参加过大会战,“命比较好”,而其他师团就比较惨了,要么被我军打残、要么被美军歼灭、要么被苏联发配到西伯利亚。

板垣师团和板垣师团最终怎么样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shuotiandi/e523ab65b22daa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