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谈天说地 >

郭松龄反奉(郭松龄反奉为何失败)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郭松龄反奉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郭松龄反奉以及郭松龄反奉为何失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倒戈反奉的郭松龄为何枉杀奉系名将姜登选
  2. 郭松龄反奉为何失败
  3.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4. 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5. 《少帅》郭松龄哪一集叛变他和老婆的结局是什么

倒戈反奉的郭松龄为何枉杀奉系名将姜登选

郭松龄、姜登选作为奉军杰出将领的代表,各自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英雄事迹。更为奇怪的是,二人曾追随朱庆澜将军、前往南方广东政府任职,都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练兵、对外战争倚重的将领。二人前期发迹相同、中期发育相差较大、后期各自死于非命。最为大家感到可惜的就是郭松龄于1925年发动“反奉”战争,并将姜登选杀害。(有学者认为姜登选被枪毙时并未完全死去,后来开棺发现姜登选在棺材内存在多种血迹抓痕。)究竟郭松龄为何要杀害姜登选呢?

一、奉军内部派系斗争。奉军起初是由张作霖领导下,张作相、吴俊升、孙烈臣等人组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随着奉系军阀势力的不断扩大,奉军急需各类优秀高级将领。于是,张作霖出优厚条件吸引了杨宇霆、姜登选、韩林春、胡兰生,郭松龄、邹作华等人才。加之东北讲武堂培养出张学良、鲍毓麟等少壮派。虽然几派之间名义上以张作霖为最高统帅,但是各派的集团内部形成了各自的领袖人物。一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姜登选是杨派的得力干将;二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郭松龄借张学良之名、行驶派系最高决策权;三是以张作相、吴俊升、汤玉麟代表的“老派”势力。三派之间,郭松龄一排遭到其他两派排挤。尤其是杨宇霆始终出任张作霖的“参谋总长”,负责整个奉军调遣、作战实际指挥工作。这遭到郭松龄的极大不满。作为杨派的中坚分子姜登选必不可少地成为郭松龄的“吐槽”对象。二人之间因派系不同利益,致使二人前期的良好同事关系被无情地抛弃。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九门口之战的裂缝。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被直系吴佩孚打的“丢盔弃甲”。郭松龄却在这次战役中脱颖而出,成为张学良最为倚重的人。张作霖经过“整军经武”后,决定对直系进行第二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当时郭任第三军副军长,负责山海关正面。第三军自10月6日开始向山海关发动多次正面进攻,均被直军火力击退,死伤惨重。邻近的第一军(姜、韩两人为正副军长)却从九门口攻人关内。随后,张学良在军事会议上,提议暗中从山海关正面战场调出5团精锐,由郭松龄亲自指挥,增援石门寨侧背战场。而姜、韩两人心中不情愿郭松龄来“抢功”,无奈这一决策既是少帅张学良提出的,又是正确的,只好表示赞同。

会议结束时,韩麟春挤兑郭松龄暗中鼓动张学良暗中前来抢功。郭松龄争强好胜,冲动之下,独自带领军队单独进攻山海关。姜登选对郭松岭的举动很气愤,认为这破坏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大胆妄为,该当何罪!随后,他派韩麟春到大帅张作霖那里那儿告了郭松龄一状,由此种下了郭松龄仇恨他的种子。期间,九门口一役,郭松龄疑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姜登选为之辩解,无效。二人争吵不断。九门口战役中,姜登选与郭松龄二人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

三、督军之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内部获得极大胜利。自然到了论功封赏的时候。郭松龄率部取得极大战功,然而却未能获得一省封疆大吏。当时有人谣传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想去江苏,结果杨宇霆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当督军的愿望落了空。郭松龄仍旧留在奉天进行练兵,内心极度失望。1925年10月10日,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以“太湖秋操”为名,率军人侵江苏。奉系大本营得悉孙氏意图后,即决定放弃江苏、安徽两省。

面对杨宇霆、姜登选丢失江苏、安徽两省,郭松龄气愤地认为“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面对直系、冯玉祥等人的武力进攻,奉军最高层不得不召张学良、郭松龄率部前往天津、滦州一带准备抵御冯玉祥。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密谋倒戈反奉。

与此同时,姜登选乘车赴奉途经滦州车站,决定与郭面谈劝解他息兵。不料进城后竟然被郭松岭扣押,郭松岭还反劝姜登选与自己合作反奉,姜登选绝不合作、被郭松龄下令枪杀。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

郭松龄反奉为何失败

1925年11月24日,奉军京榆驻军副司令郭松龄通电反对张作霖,率7.5万奉军出关反奉。郭松龄所部奉军是奉系主力所在,因此张作霖一度非常惊慌,但是最终在一个月后,郭松龄兵败被杀。郭松龄起兵仅仅一个月就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事起仓促,军心不稳

郭松龄和张作霖因为政治理念等原因产生矛盾并非一天两天,而且他和李景林、冯玉祥也秘密达成了反奉的协议。但是在郭松龄做好准备前,张作霖就怀疑他不稳,11月22日下令他回沈阳述职,还传出了要秘密处死他的消息,所以郭松龄不得不仓促起兵。

11月23日,郭松龄从天津赶回滦州,召开军事会议,宣布班师回奉,反对张作霖的统治。但是与会的各级军官中7个师长有高维岳等4个师长拒绝参与,另有旅长等各级军官20多人表示反对。郭松龄将他们免职并扣留,送到天津由李景林看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此时郭松龄所部的意见并不统一,而且除了这些公开反对的,郭松龄的参谋长邹作华、军长刘伟等人也不愿意反奉,私下和张学良联系。不仅将郭部的军事计划全部报给张学良,在作战时还故意命炮兵不对准奉军阵地。

此外郭松龄军中还有张廷枢(张作相的儿子)等人率部主动投奉,这些都影响了郭松龄部的军事行动。

李景林背盟,后路不稳

郭松龄和李景林、冯玉祥达成了反奉协议,他起兵以后,后勤基地全部放在李景林控制下的天津。11月25日,李景林也发表了反奉通电,但是此后不久,李景林的态度就有所转变。

李景林参加反奉联盟,主要是为了保住自己直隶的地盘,同时试图夺取奉系控制的热河。但是郭松龄起兵以后,热河奉军撤退,热河议会致电冯玉祥,请求派兵来维持治安。冯玉祥于是派宋哲元赶赴承德,出任热河都统。

李景林因此对冯玉祥大为不满,而且此时张作霖命李景林母亲给他写信,让他不要反奉。天津日本驻军司令官小泉也向李景林声明,日本不会允许郭松龄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李景林态度发生改变,扣留了郭郭松龄部的后勤物资,将郭松龄交给他看管的高维岳等人全部送回东北,而更重要的是禁止冯玉祥部通过自己防区增援郭松龄。

李景林的态度转变对郭松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郭松龄部的棉衣和军粮都在天津,被李景林扣押以后,郭松龄部缺衣少粮,冻伤很多。而且李景林态度转变,郭松龄不得不命魏益三率7个团留守山海关,防止李景林进攻。此外冯玉祥的国民军也被李景林阻拦,等到国民军击败李景林时,郭松龄已经兵败。

所以李景林态度的转变,也是郭松龄失败的重要原因。

郭松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干涉

郭松龄起兵以后,日本视为扩大在东北影响力的大好良机,于是主动派人和郭松龄、张作霖联系,对两人进行拉拢和要挟。郭松龄和日本代表谈判很快破裂,但是张作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答应了日本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迅速决定继续扶持张作霖。随即日本以中立为名,禁止郭松龄部进入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郭部行动大受制约,给了张作霖调集部队的机会。在吉林和黑龙江的奉军通过南满铁路迅速调到前线,在巨流河一带集中起了优势兵力,以逸待劳。

除了交通上的便利,日本还向张作霖提供了大批的武器弹药。日本关东军还派军官到张作霖军中充当顾问,荒木五郎少佐所率领的日本炮兵更是直接加入奉军炮兵部队,协助作战。

此外,在双方决战的巨流河附近,日本关东军集中了万余部队,随时准备进行武装干涉。

步行赶到巨流河的郭松龄部已经疲惫不堪,此时扣除冻伤的士兵和留守山海关的魏益三部,郭军只有5万多人,少于奉军的6万人。奉军修好了工事以逸待劳,在日军操作下的奉军炮兵又占据了优势。而日军据守阵地侧翼的南满铁路,限制了郭军迂回作战,只能从正面和奉军硬拼。

最终人困马乏的郭军因为人心不稳,兵力、火力不如对方遭到大败,郭松龄本人逃跑时被捉遇害。

结语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郭松龄兵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日本人对张作霖的支持,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郭松龄号称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也颇有其先祖的风范。他在奉军之中靠着学生张学良的关系,本来是混得很好的。

在郭松龄的改革之下,军需独立在东北军得到实现,他和张学良所带领的二、六两个旅成为了当时东北军的王牌部队。

当张学良任第三军军长的时候,郭松龄成为了他的副手,被任命为副军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带着第三军的人马,一路杀到了秦皇岛,立下了不朽功勋。可以说这么发展下去,等到张学良继位,郭松龄铁定是奉军的二号人物。

张作霖也有意将郭松龄培养成为儿子的太子太傅,所以张作霖宁可重用杨宇霆、姜登选等人,也不重用郭松龄,意图很明显,郭松龄是留给张学良的,他不能乱用。

可惜郭松龄领会不到这一层意图,他一直记恨这帮跟自己一起出道的人,一个个都成了省督军,可他却还是个副军长。

郭松龄心眼小,姜登选的死就是最好的例子。

郭松龄和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等人,全部都是新军的代表人物。他们接受过新式的军事教育,和奉军的老一套做法完全不同。

所以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以后,张作霖痛定思痛,打算重用这帮新军领袖,想要在东北训练出一支可以和日本军队战斗力相媲美的军队。

同样是一起出道的人,杨宇霆成了江苏军务督办,姜登选成了安徽军务督办,而郭松龄本来是有机会去安徽做省军务督办的,这个机会让姜登选给抢了。

郭松龄心里当然非常不爽,与此同时杨宇霆又成了老帅张作霖的心腹,成天在张作霖身边说小话来掣肘郭松龄。而韩麟春跟姜登选的关系又非常好,总之老郭是被这帮人给排挤到了边缘了。

一个成了封疆大吏,一个成了宰相,就郭松龄依旧还是张学良身边的马仔,为此郭松龄心理上极度不平衡。

在郭松龄反奉以后,姜登选前来劝阻,郭松龄是前仇旧恨一起算,将姜登选捆起来扔进了棺材里,将他活活给闷死了。

郭松龄参加过孙中山的新军,跟张作霖完全不是一路人。

郭松龄在1912年就考上了北京将校研究所,隔了一年又考上了中国陆军大学。在这里,他研究学习了3年军事科目,尤其是对德国、日本的军事做了深刻的研究。

1916年,毕业以后的郭松龄成为了北京讲武堂的教官。那个时候的读书人,能够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组织了护法运动,其中担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居然是郭松龄的老上级,为此郭松龄果断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南下投奔到了孙中山的护法军之中。

此后郭松龄在这里接触到了最新式的军事实战,也了解到了新军的优势,可惜当时新军政令不一,始终受到地方军阀的掣肘,他还曾经专门为了这件事跟孙中山有过一次长谈。

护法运动失败以后,郭松龄在1918年返回东北,这才进入到了奉军之中担任讲武堂教官。所以说郭松龄的教育背景,和张作霖的行事风格,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路子。张作霖没有北洋军那种正规军的格局,也没有孙中山护法军的那种新潮。

郭松龄对此十分失望,所以郭松龄在取得张学良信任以后,打算利用张学良的关系,对奉军做出改革。

不过你是人才,可人家也是人才,像杨宇霆、姜登选包括韩麟春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跟随张作霖的步伐,根本就不容许郭松龄做出过多的改革。除了反叛,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以完成郭鬼子的理想了。

郭松龄是被张作霖和日本人合伙击垮的。

郭松龄本来是到日本考察军事活动的,可是张作霖此时却花钱在日本购置大量武器,这是要跟南方的国民军开战的节奏。

当时张作霖已经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成为了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总统,他当然要跟南方常凯申的国民军斗一斗。

郭松龄痛心疾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跟张作霖对着干。他先联系上了冯玉祥,结果冯玉祥根本不愿意出手相助。

为此郭松龄孤军奋战,带着7万大军攻占了山海关,夺取了一系列东北的城池,一直打到了锦州。他手里的毕竟是东北军的王牌部队,自然有强大的战斗力。

张作霖都被打蒙了,自家人打自家人,这还真是新鲜。可是正当张作霖节节败退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却向郭松龄的部队发起了进攻。

前方有日本军的猛攻,后方吴俊升的人马又前来堵截,再加上日本飞机的猛烈轰炸,弹尽粮绝的郭松龄根本就无路可走。最终郭松龄兵败被杀,这段历史很多人不愿意提,因为张作霖和日本的关系其实十分暧昧,这会影响他在老帅里的特殊形象,当然还有其他特殊原因。

总结:郭松龄总觉着自己憋屈。

张作霖对郭松龄其实很照顾了,让他跟着儿子张学良,一路提拔也都是紧跟在张学良身边。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老帅在给少帅选辅政大臣呢!

可是郭松龄却一直认为自己应该是老帅身边器重的人才行,他嫉妒杨宇霆,嫉妒姜登选,所以心理上总是愤愤不平。

反奉战争,未必都是为了他的理想,他的确希望东北焕然一新,但是我认为他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张作霖的那个东北王的位置。

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次对张学良的访谈中,张学良坦言道:茂宸在时,奉军战斗力很强。若他不死,日本未必会进犯。

张学良这里说的茂宸,是指郭松龄。

(郭松龄旧照)

我们知道,郭松龄曾经反奉,被张作霖杀掉后,还暴尸三日。可是,张学良为什么却说出这样的话呢?

郭松龄于1883年出生在奉天,族谱记载他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在人生的头二十年里,郭松龄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他想要考取功名,复兴祖上的辉煌。然而在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使得郭松龄无法继续专心致志去研学。他的家乡处于日俄交战区中,无数房屋被毁,无数居民被杀。郭松龄受到很大的触动,他由此改变了入仕的想法,转而进入了陆军学堂。

毕业后,郭松龄进入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并很快得到了陆军统领朱庆澜的赏识。之后几年中,郭松龄跟随朱庆澜去四川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朱庆澜遭到排挤,被迫出川,郭松龄也就回到了奉天。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次年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在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松龄积累了大量军事理论知识,这也使他能在后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1917年,郭松龄前往广东追随老领导朱庆澜。后来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再一次返回奉天,成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一名教官。

在这里,郭松龄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张学良。

在张学良的推荐下,郭松龄成为奉系军官。

在随后爆发的多次战争中,郭松龄为奉系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1925年,郭松龄却选择起兵反奉。不过,在合伙人冯玉祥的背叛,以及奉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夹攻下,郭松龄最终还是失败了。他和夫人一同遭到枪杀,并且还被张作霖曝尸三日。

(张作霖旧照)

那么,郭松龄本来是奉军主力,怎么会走上反奉的道路呢?

郭松龄在加入奉军后,很快成为一名团长。在1920年发生的直皖战争中,张作霖以调停为由,挥师南下,郭松龄的部队很快抵达了前线。在同皖系军队的作战中,郭松龄以一个团的兵力,成功击溃了皖军两个旅。虽说当时的皖军本来就已经阵脚大乱,并没能完全发挥出实力。但郭松龄以区区一个团的兵力,就兵不血刃解决了敌人,也着实展现出了他的能力。此战之后,张作霖将郭松龄提拔为了混成第八旅旅长。

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在奉军前线溃败的情况下,郭松龄与张学良领导的东路部队,与数倍于自身的直军进行作战。最终,他们击败吴佩孚部队,成功突破了山海关。这也使得张作霖最后能够全身而退。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作为第三军副军长的郭松龄,带领部队大破直军,其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有一件事让郭松龄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这就是他和姜登选的关系。

郭松龄与姜登选同属张作霖帐下的五虎将之列,并且郭姜二人还都曾追随过朱庆澜,可以说是共事很久的老同事了。但郭松龄偏偏因为一些小事,最终残杀了姜登选。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的第一军率先传来捷报,眼看已经快要立下大功。然而此时张学良却命令郭松龄亲自带队,增援第一军战场。看起来似乎有让郭松龄“抢功”之嫌。

(姜登选旧照)

会后,第一军副军长韩麟春讽刺郭松龄说:“这计谋好,你也可以露露脸。”郭松龄勃然大怒道:“我郭某绝不沾别人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随即他愤怒地离开了大营。姜登选随即说:“这打破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妄为,该当何罪?”接着他便让韩麟春到张作霖那里去告了一状。郭松龄由此开始嫉恨姜登选。

战争结束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张宗昌、杨宇霆等人都得到了各省督军之位。而本属于郭松龄的安徽督军,却被姜登选抢占。这让郭松龄更加厌恶姜登选。

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之后,姜登选亲自拜访郭松龄,想劝他不要铸成大错。结果郭松龄反劝姜登选反奉,遭拒绝后,便将姜登选闷死棺中。

说起来,郭松龄之所以反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日本期间得知了张作霖与日本密谋的计划。郭松龄认为张作霖卖国,随即便举起爱国旗帜与冯玉祥合作反奉。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郭松龄是民族英雄的重要原因。

不过,人们质疑郭松龄的一点,也恰恰是因为他实际上并非全然是因为民族大义。在他与冯玉祥合作反奉的计划中,目的是要全面接管东北三省。这就让郭松龄的行动动机不纯。

并且在一些人看来,郭松龄冲动的行为,大大削弱了东北军的力量。也为日本后来的入侵提供了机会。也就是文前张学良说的那句话。

郭松龄反奉(郭松龄反奉为何失败)

当然了,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历史已然无法改变。对于郭松龄的看法,也是后人们见仁见智了。

参考资料:《奉系军阀全书》

《少帅》郭松龄哪一集叛变他和老婆的结局是什么

郭松龄在第25集的时候死的。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

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

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

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

郭军不敌,一败涂地。

郭松龄与夫人化妆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

25日,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枪杀,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

文章分享结束,郭松龄反奉和郭松龄反奉为何失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shuotiandi/f9f5830f6037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