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一言一语 >

什么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是甲午战争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甲午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3. 甲午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4.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
  5. 甲午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

甲午战争是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一、背景

光绪二十年,朝鲜东林党起事,国王李熙急忙求助清廷。袁世凯接到朝鲜的救急文书,急派北洋提督叶志超及总兵聂士诚赴援朝鲜。日本听到消息,赶忙派大岛圭介率兵赶赴朝鲜。清兵先到朝鲜,东林党人溃散,朝鲜不战自复。清军也准备回国,但日本兵有进无退。袁世凯照会日本大岛圭介遵守两国条约共同撤兵,但大岛圭介不仅没有撤军,暗中还增派军队,分别占领朝鲜的要害地区。袁世凯急忙复电李鸿章,速筹战备,准备开战。

清廷为朝鲜该不该出兵也进行了一场辩论,最终,主战派压倒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决定对日开战。光绪帝年轻气盛,这些年来总是让西方列强按在地上摩擦,已经忍耐很久了,现在连蕞尔小国日本都来挑战大清,清廷忍无可忍,西方列强打不过,难道我堂堂大清打不过小日本?清廷主战派不相信,连看热闹的西方列强也不相信。

西方列强当然有不相信的理由。1840年到1860年,清政府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痛失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在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的事。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许有见解的中国人开始反思,急病乱投医,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夷制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进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的水师,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吨位名列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九。有了这些家当,西方列强认为清政府肯定完胜日本。清政府也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不怎么听话喜欢捣乱的日本小弟。

二、中日实力对比

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

日本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

单从装备上看,清政府绝对占据上风。

三、战斗经过

实际上,中日甲午海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黄海海战。

日军趁清军还没有云集的机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进攻驻扎在朝鲜牙山的清军,清军军门叶志超猝不及防,急忙向李鸿章求救援兵。李鸿章接到警报,怕日本责怪清军先行发兵,雇佣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兵急援牙山的清军。没想到到了丰岛,日军已经在此等侯,在中日还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率先开炮,将高升号击沉,八百多清军阵亡,中日正式宣战。

驻守牙山的叶志超部总兵聂士成率军迎战日军,但守牙山的叶志超却率军退守平囊,清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只能坚守平囊。今天以后,日本进攻平囊,叶志超软弱无能,竖立白旗投降,趁夜晚的机会率军撤出朝鲜退回辽东,平囊战役结束。日本乘胜追击,渡过鸭绿江继续进攻清军,陆地上的清军全面溃败。

第二阶段:1894年9月17日,辽东半岛江防之战(金州、旅顺)。

日本海军军舰十一艘,从朝鲜大同江出发,进攻黄海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列队迎战,清军舰队有十二艘,两军相隔九里多的时候,清军就发炮攻击,但距离太远,并没有给日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日舰开足马力接近清舰,日军的游击舰从清军左侧驶入,攻袭清舰后面。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以后,北洋舰队的靖远、平远、来远受到重创,超勇、致远、经远、永升杨威等五艘军舰被击沉,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五艘军舰受重伤,但未沉一艘。在此情况下,剩余的北洋舰队冲出交战区,退走旅顺。

经此一役,北洋水师受到重创,但主力舰主力舰定远、镇远还在,此时北洋舰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第三阶段:威海卫保卫战

北洋舰队大败而归,清廷朝野震动。光绪皇帝非常懊恼,下令追责,斩杀了临阵逃跑的济远管代方伯谦,改派提督宋庆出兵旅顺,提督刘盛休出兵大连湾,将军依克唐阿出兵黑龙江,三路大军堵截进攻的日军。

但出兵旅顺的提督宋庆资格尚浅,不能有效的调度各军,各军都被渡过鸭绿江的日军击溃,日军占据凤凰城,兵锋直指金州大连湾。

旅顺口为自然天险,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休整。但日军又攻破金州大连湾,乘胜进攻旅顺。旅顺口驻防的清军听到日军进攻的消息一哄而散,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北洋军港。

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纵横辽海,寻找北洋水师决战。北洋舰队被困刘公岛,日军联合舰队一起向包围在刘公岛的北洋舰队发起最后的攻击,接连击沉定远、威远、来远三艘主力军舰,北洋提督丁辱昌愤恨自杀,日军占领刘公岛,进入威海卫,北洋舰队的第二个军港又被日军占领,至此,北洋舰队覆灭。

清廷此时只能清俄国、德、法三国调停,被迫和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耻辱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甲午战争是改变东亚世界近代政治格局的战争,也改变了中、日、朝鲜三国的近代命运,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可以归纳为远因和近因两个方面。

什么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

远因

甲午战争爆发的远因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伴随近代化崛起,东亚世界受到冲击,随后即面对着是否需要进行近代化变革?以及如何进行近代化变革的历史考验。

日本在东亚诸国中,近代化的转变最快,而且在开始国家近代化的伊始,日本凭着相对于东亚邻国的优势,流露出了要在东亚称霸的野心,将侵略、掠夺中国、朝鲜视为日本快速实现原始积累、实现国家崛起的捷径。

因为甲午战争的远因,归根结底就是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

近因

甲午战争之所以会在甲午年爆发,其近因则是因为朝鲜发生东学内乱,再加上朝鲜流亡的亲日派政治家金玉均在1894年春天被朝鲜政府暗杀,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愤怒。

朝鲜的这些乱局,最终给了日本出兵朝鲜半岛的口实,以及一步一步将中国拖入战争的机会。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甲午战争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之所以叫甲午战争,是因为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干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关于什么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yiyanyiyu/e737d7eb3ca787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