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一言一语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赏析(为什么鲁迅喜欢尼采却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今天给各位分享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鲁迅喜欢尼采却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装在套子里的人题目赏析
  2. 为什么鲁迅喜欢尼采却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装在套子里的人题目赏析

在这篇小说里,契诃夫着重使用艺术夸张手法,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套子”,从外表、生活习惯、思想方式乃至婚事诸方面,突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个在沙皇专制制度下胆小怕事的庸人形象。

契诃夫以细腻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精神上的奴性是多么害人,多么可怕,对人心灵的毒害是多么巨大,一个丧失了人格尊严的人是多么地猥琐。

与前人相比,契诃夫不仅在表现内容上有所不同,而且如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他“创造了全新的书写形式”。

这首先体现在他改变了文学形象的塑造方法本身,他的小说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但是他却放弃了传统的、细腻的肖像描写,在他那里最详细的肖像描写也没有超过十几行的,因此他的作品总的风格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代替肖像描写的是比喻,是对服饰的典型细节的表现,如“套中人”别里科夫:作家详细地描写了主人公的物件,像套鞋、伞、眼镜、帽子、各种小套子和房间的摆设,却唯独没有面部描写。

但是在几乎没有涉及外貌的情况下契诃夫却细致而准确地展示了别里科夫的心理状态,即恐惧。别里科夫是一个尖酸刻薄、神经衰弱、精神极度紧张的人的形象。

关于省略肖像描写或很少肖像描写,契诃夫本人说过这样的话:“描摹寻常的外貌恐怕多此一举;彼得堡不是西班牙……”言外之意是说:在阳光灿烂的西班牙海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爱情的喜悦或者忧伤,那里的人面孔上的表情和形体动作丰富多变,值得一写。

可是在彼得堡,在像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那样的外省小城市里,受恐惧控制的人们千方百计地磨去自己的棱角,力求与别人保持一致,那样万人一面的外表又有什么必要去浪费笔墨呢?

就像契诃夫研究专家分析的那样,契诃夫忽略肖像描写是因为他想要表现的不是个人,而是“一类人”,不是个体,而是群体。

针对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作者并没有灰心丧气,认为他们已经无药可救,反而从内心发出了强烈的呼唤:“不行,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这句发自肺腑的话应该是契诃夫写这篇小说的最终目的,是这篇小说的最强音,也是他写作同类小说的宗旨。

?

如果说19世纪的俄罗斯古典大师,如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的形象(社会底层的小官吏、穷人等),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那么,到了契诃夫这里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也是“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作家笔端流露出的批判就多于同情,批判他本身的软弱无能,批判他不知自尊,在有权有势者面前卑躬屈膝。

可以说契诃夫写“小人物”,本意是要揭示妨碍他们成为真正的人的东西,因为在契诃夫的心目中,一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一个诚实的人“不可能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地位的卑微而贬低自己的尊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写的人。

在给友人的信中,契诃夫写道:“应该写这样一部小说,表现一个年轻人,一个农奴的儿子,一个从前的小商贩,一个受过官职尊卑教育、吻着神父的手、膜拜别人思想长大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摆脱掉自身的奴隶印记,表现他如何在一个明媚的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的血管里流着的已经不是奴隶的血,而是真正的人的血。”

因此,契诃夫的创作虽然是以俄国生活为背景,以夸张和讽刺的笔触表现俄国人的劣根性,但细细读来,他的作品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鼓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要消灭精神奴役,追求平等、自由、勇敢和心灵的纯洁。

为什么鲁迅喜欢尼采却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原话:

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样的作者。

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又因为显示着灵魂的深,所以一读那作品,便令人发生

精神的变化。灵魂的深处并不平安,敢于正视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写出?因此有

些柔软无力的读者,便往往将他只看作“残酷的天才”

陀思妥夫斯基将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们,有时也委实太置之万难忍受的,没有活

路的,不堪设想的境地,使他们什么事都做不出来。用了精神的苦刑,送他们到那

犯罪,痴呆,酗酒,发狂,自杀的路上去。有时候,竟至于似乎并无目的,只为了

手造的牺牲者的苦恼,而使他受苦,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

这确凿是一个“残酷的天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

然而,在这“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的实验室里,所处理的乃是人的全

灵魂。他又从精神底苦刑,送他们到那反省,矫正,忏悔,苏生的路上去;甚至于

又是自杀的路。到这样,他的“残酷”与否,一时也就难于断定,但对于爱好温暖

或微凉的人们,却还是没有什么慈悲的气息的。

相传陀思妥夫斯基不喜欢对人述说自己,尤不喜欢述说自己的困苦;但和他一

生相纠结的却正是困难和贫穷。便是作品,也至于只有一回是并没有豫支稿费的著

作。但他掩藏着这些事。他知道金钱的重要,而他最不善于使用的又正是金钱;直

到病得寄养在一个医生的家里了,还想将一切来诊的病人当作佳客。他所爱,所同

情的是这些,——贫病的人们,——所记得的是这些,所描写的是这些;而他所毫

无顾忌地解剖,详检,甚而至于鉴赏的也是这些。不但这些,其实,他早将自己也

加以精神底苦刑了,从年青时候起,一直拷问到死灭。

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

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

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

在甚深的灵魂中,无所谓“残酷”,更无所谓慈悲;但将这灵魂显示于人的,

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

陀思妥夫斯基的著作生涯一共有三十五年,虽那最后的十年很偏重于正教

的宣传了,但其为人,却不妨说是始终一律。即作品,也没有大两样。从他最初的

《穷人》起,最后的《卡拉玛卓夫兄弟》止,所说的都是同一的事,即所谓“捉住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赏析(为什么鲁迅喜欢尼采却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了心中所实验的事实,使读者追求着自己思想的径路,从这心的法则中,自然显示

出伦理的观念来。”这也可以说: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

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穷人》是作于千八百四十五年,到第二年发表的;是第一部,也是使他即刻

成为大家的作品;格里戈洛维奇和涅克拉梭夫为之狂喜,培林斯基曾

给他公正的褒辞。自然,这也可以说,是显示着“谦逊之力”的。然而,世

界竟是这么广大,而又这么狭窄;穷人是这么相爱,而又不得相爱;暮年是这么孤

寂,而又不安于孤寂。他晚年的手记说:“富是使个人加强的,是器械底和精神底

满足。因此也将个人从全体分开。”富终于使少女从穷人分离了,可怜的

老人便发了不成声的绝叫。爱是何等地纯洁,而又何其有搅扰咒诅之心呵!

而作者其时只有二十四岁,却尤是惊人的事。天才的心诚然是博大的。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赏析,为什么鲁迅喜欢尼采却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yiyanyiyu/eb888e41eebc36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