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资讯网

  1. 网站首页 > 要吃美食 >

阿昌族的主食是什么(阿昌族的特征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阿昌族的主食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阿昌族的特征是什么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阿昌族的特征是什么
  2. 云南蛊毒是真的吗
  3. 12月12日是傣历的什么日子
  4. 阿昌族有什么特色
  5. 阿昌族的特点

阿昌族的特征是什么

阿昌族的特征主要有三点:

1.阿昌族男女皆喜戴银饰。银饰不仅是男女服装的佩饰物,还是财富和光明的象征。民间认为用银子做饰物佩戴,可以使人吉祥平安。

2.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许多歌种在曲调、歌唱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

3.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

云南蛊毒是真的吗

很多人对于云南的了解不多,很多原因就是因为云南的少数民族众多,所以其中的许多习俗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就拿云南蛊毒来说,现在还有许多人都保持着好奇心,甚至想要亲自体验一番。

根据云南民间的许多资料显示,云南蛊毒是存在的,但是究竟何人掌握着这门技术,它对于人体来说有没有害处,我们无法得知。但是可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云南蛊毒的小故事:相传在古代,一位来自广西的商人无意间闯进了云南的一座苗寨,并与寨子里的一个姑娘相恋,这名商人因为放心不下家里的生意,于是打算离开苗寨,并且向姑娘承诺,以后一定来接她。但是商人出了苗寨,却将姑娘忘得一干二净,在外面花天酒地。就在期间,商人却突然卧病不起,寻遍了名医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因。商人在弥留之际,才突然想起来苗寨的姑娘,这时才明白自己是被姑娘下了蛊。

故事始终是故事,云南蛊毒究竟是否存在,好像现在也没人能够保证自己亲眼见过或者体验过,但是它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少女,让许多人牵挂着,不少人曾经来到云南想要亲眼见证被下蛊毒的模样,但是最终都无获而归。

关于云南蛊毒还有许多传说,有人说苗寨里的蛊毒技术,一般是由母亲传给女儿,并且传女不传男。虽然这样的做法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但根绝人们相传的资料来看,似乎这个苗族蛊毒是苗族女子专门为自己丈夫而诞生的。

其实,无论云南蛊毒是否真实,但我们心中仍然要保持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不要因为一些传言就做出不理解的行为。

12月12日是傣历的什么日子

12月12日是傣历的开门节。

开门节,也称“出窪”,是信奉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等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上部座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开门节”是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15日)。这天,傣家人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爷、佛像奉献食口、鲜花和钱币。而阳历7月15日至10月15日这三个月,则是“关门”时期,农活最忙,佛事活动也最多。这段时间,一般不谈恋爱,不结婚,也不外出远地。“开门”以后,才开始恋爱、操办婚事、外出等。

进洼节的最后天,即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约为九月中旬)过开门节(“出洼”),表示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已满。届时,男女老少皆盛装前往寺院拜佛,把食物、香烛、鲜花、钱币等献供给佛祖。老人们把“进洼”时送去的供品取出来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未婚少女纷纷进寺拜佛,感谢佛祖开禁之恩。

十七日举行集市和赕佛活动。大家还要在三天节期内进行各种文艺活动。佛门僧众可以自由出入,民间信徒可以盖房结婚,一下子变得特别热闹起来。从形式上看,开门节、关门节是个宗教节日,但实际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关门节的三个月正是夏季农忙时期,让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安心劳动。开门节时,收获已毕,于民休息,庆祝丰收,搞些非生产性的建设及社会交往,是很必要的。

从9月15日开始的三个月为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此期间僧侣在佛寺中净居修学,接受供养,不许出外巡游,世俗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七天祭奉一次,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献佛。老年信徒常留宿寺中,与僧侣一样过宗教生活。社会上各种活动也都带有宗教色彩。直到开门节才恢复正常。

阿昌族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意为送佛出寺,节期三天。此时收割完毕,进入农闲期,故取消进洼节的禁令,青年人可以自由玩乐。十五日,全寨的未婚小伙子带着花纸,敲着象脚鼓在寨中游行,老人们则进佛寺烧香,并要把以前进洼时放在寺院佛座后面的供品取出来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举行佛爷出洼仪式,所有的未婚少女都要进佛寺拜佛。十七日,各寨青年男女集中,听本寨佛爷讲诵经文。然后,人们欢歌纵舞,相互祝贺。青年男女从这天起又可以谈情说爱,缔结姻缘了。

阿昌族有什么特色

1、阿昌族喜戴银饰,男女皆然。银饰不仅是男女服装的佩饰物,而且往往还是财富和光明的象征。民间还认为用银子做饰物佩戴,可以消灾避邪,使人吉祥平安。

2、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许多歌种在曲调、歌唱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

按体裁划分,阿昌族民歌有山歌、叙事歌、礼俗歌、祭祀歌和舞蹈歌等种类。

山歌是男女青年情歌对唱的主要曲调,称为“扎尼斯脑克”山歌调,即最古老的情歌调,双方从相识到分别都有成套的歌唱内容。

3、阿昌族舞蹈“窝罗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湾中、勋可、内盖、横路、关璋、弄别、动来等阿昌族村寨,各地的动作风格大同小异。

阿昌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是“窝罗蹬嘎”,“窝罗”是曲调主要的开始唱词,“蹬嘎”意为舞蹈,总称为“窝罗舞”。舞蹈主要摸拟飞禽走兽的动作,如麻雀步、猛虎下山等。

4、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

5、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

饵丝食用方便,食用时只需在沸水中稍烫一下,捞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阿昌族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

阿昌族妇女大都会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凉粉供食;肉食主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

6、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杀家畜和伤害动物;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

扩展资料:

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的特点

主要有三点:

阿昌族的主食是什么(阿昌族的特征是什么)

1.阿昌族男女皆喜戴银饰。银饰不仅是男女服装的佩饰物,还是财富和光明的象征。民间认为用银子做饰物佩戴,可以使人吉祥平安。

2.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许多歌种在曲调、歌唱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

3.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

好了,关于阿昌族的主食是什么和阿昌族的特征是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本文链接:https://www.chaoduyl.com/chimeishi/25043747472c4a35.html